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详解治霾新政 京津冀三地官员讨价还价调控指标

2013-10-21 15:52来源:《财经》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煤改气环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参与《防治计划》论证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认为,补偿河北必须事出有据。因为即便不考虑北京空气清洁,河北也必须要通过产业调整、环保升级来改善自身空气质量;况且,此次大气治理涉及的产业都是“发展到头的产业”,市场形势决定了其走向末路。

以位于曹妃甸的首钢为例,原计划再上2000多万吨钢铁产能,目前已自行放弃一半。钢铁蓄积量和消费量已过峰值,未来市场还可能继续萎缩。而其他准备淘汰的产业,开工率也不足70%,再发展这些产业便是自食苦果。

不过,钢铁产业的大量银行贷款,成为淘汰产能的现实障碍,最终影响中央是否“救市”。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曾就河北省测算,1亿吨钢铁产能约有银行贷款2900亿元,如果淘汰1亿吨钢铁产能,这笔资金容易成为呆账,陷入中央政府承担最后风险的格局。

大气治理涉及的其他两区——长三角、珠三角也会采取联防联控,但不涉及“是否补偿”的争议,因为已完成了产业转移,区域之间的产业关联度较高,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梯度。

在国外的治理大气模式上,州际之间联防联控时,由于产业群形成了成熟的区域经济体,也不涉及利益补偿问题。

基于这些成熟的产业群地区的发展模式,一些专家认为北京的高新产业与服务业,可以适当转移到河北。不久前,北京的近邻河北香河县找到骆建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研究论证,该县重要产业——家具业,因挥发性有机物较高,在这次大气治理中面临产业转型。骆建华建议,应该探讨如何联动产业一体化,进行产业转移并及早制定转型规划,“哪些产业可以转移到河北去,河北有哪些优惠政策可以承接,比如地价或是税收等方面能给予优惠”。骆建华说。

姜克隽也表示,京津冀区域今后的产业联动发展,应支持河北成为配套北京、天津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省份,将廊坊等地打造成北京的“后花园”,但前提是淘汰污染工业,并不会再发展。

煤改气障碍

临近冬季取暖,更多的雾霾天可能蜂拥而至。煤改气是《防治计划》十项措施的第一条,要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到2015年底前要完成燃煤电厂、燃煤锅炉等治污设施建设与改造。在供热供气管网不能覆盖的地区,改用电、新能源或清洁煤,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

严令如此,但实现煤改气并不容易。“煤改气是一种高效的控煤方式,但老城区很难改造,不得不采取第二方案——煤改电,以冬季供暖优惠电价的方式来取缔小煤炉。”北京市规划委基础二处副处长徐咏梅说。自去年起,北京市完成22座供热厂的2300蒸吨燃煤锅炉改造,目前城六区剩余的20座较大燃煤锅炉房改造建设工程,争取2014年底前全部完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煤改气查看更多>环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