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运维企业正文

联合动力:创新管理模式下诞生的低风速风电机组(附图)

2013-11-06 09:19来源:《 中国能源报 》作者:王佳莹 吕晴朗关键词:国电联合动力风力发电机组风电开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低风速大功率机组更上一层楼

其实,早在UP1500-97机型研发启动之前,联合动力已经开始着手UP3000-120机型的技术储备与前景谋划。很多应用于1.5兆瓦机型的优化策略与技术创新,其实早在3兆瓦平台中得到了探索与磨砺。尤其是在国内3兆瓦风机市场刚刚萌发的大背景之下,产业供应链还远不成熟,进行UP3000-120机型研发真可谓“深谋远虑”。

2011年中期,拥有探路者激情之翼之称的UP3000-120机型启动研发,差不多也在一年半之后,其样机于2012年底出炉,今年将在张北一家新建风电场实现它的首次正式亮相。作为目前市场上已经投运的风轮最大的3兆瓦风机,120机型在设计之初面临的挑战比UP1500-97机型更多,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也更加艰巨。不仅必须解决大风轮高负载问题,而且还要面对更加严峻的成本控制难题: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一台3兆瓦风机生产成本高于两台1.5兆瓦风机。

如何解决?该机型设计总工程师杨怀宇介绍,同样是从硬件风机结构与软件系统控制两方面进行优化提升。在叶片结构上,由于120米的叶片长度实在具有划时代意义,他们对主机架进行分段式设计,不仅承载能力更大,而且更方便工程建设中的运输与安装。在传动链设计上采用单轴承布置,减轻了机身重量,简化了机身结构。此外,该机型内部所有的润滑点都采取自动润滑控制及适应能力更强的水冷散热系统,极大地降低了机组的自耗电,尽可能为业主节约运维成本。

全产业链、全平台化新模式造就高品质

在风电制造业垂直链整合或去产业链的态势下,联合动力仍然坚持全产业链布局,是目前国内唯一全产业链布局的整机制造商。同时,整体技术能力的提升为这家企业实施技术改进等提供了支持。

该公司技术总监张启应说:“联合动力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既生产整机又生产叶片,同时还设计叶片的企业,可谓是汇聚了风机设备的“全家福”。强大的技术力量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远的眼光与时间经验的积累。”除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除了依托于联合动力 “国家能源潮汐海洋能发电技术”和“风电设备及控制”这两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力量,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发现,支撑联合动力风机全系列产品研发的强大动力,来源于他们形成了一套全平台化的研发模式和全新的 “半项目半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

联合动力目前共拥有1.5兆瓦、2兆瓦、3兆瓦和6兆瓦这四个平行的研发平台,由平台设计总工程师牵头,董礼负责的便是1.5兆瓦和2兆瓦平台,而杨怀宇则负责3兆瓦平台。每个研发平台都涵盖多种机型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不同风场的精细化需求;并以尽量合用零部件与供应链的理念统领设计,以节约生产成本。

与常规的项目制管理不同,联合动力近200人的研发团队并没有被分成多个相对独立的项目组,“半项目半矩阵式”的项目管理模式使得控制、叶片、电气、机械、测试、载荷等多个专业细分团队能够同时支撑不同平台项目产品的研发。

这种创新管理模式的出现,部分原因是由于联合动力近年来强势的市场开拓导致产生了一定的人才缺口;但从结果上看,它反而为该公司高效率的研发打入了一剂强心针,精英人才的利用率由此进一步提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电联合动力查看更多>风力发电机组查看更多>风电开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