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利资源人物正文

张博庭:水电开发、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2013-11-06 10:54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关键词:张博庭水电开发水电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保护生态的提法,来自保护环境

生态环境:这个术语具有极强的中国特色,在国际生态学词典里几乎找不到这个术语。所以,尽管国内很多学者经常使用这个术语,但至今在国家科技名词委员会发布的《生态学名词》中,还没有收录这个术语。

据考证,这个术语最初是已故中科院院士黄秉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在全国人大讨论宪法草案时,针对草案中"保护生态平衡"这一说法提出来的。他当时认为"保护生态平衡"的表述不够确切,建议改为"保护生态环境"。他的建议在政府报告和宪法中都被采用后,"生态环境"就成为一个法定名词。

但此后,黄秉维院士也发现这个提法不当,并曾在自己的文章中明确地说"顾名思义,生态环境就是环境,污染和其他的环境问题都应包括在内,不应该分开,所以我这个提法是错误的。我觉得我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它有权改变这个东西。"(参见:《科技术语研究》2005 钱正英等)。

笔者认为,当初黄院士对"保护生态平衡"提出的异议是有一定道理的。平衡不应该去保护,而应该是维持或者说维护,但是,环境是必须要保护的。所以,他建议把保护生态平衡,改为保护生态环境。实际上就是把生态环境等同于了环境。

这个把生态环境当成环境一样使用,在某些情况下是完全可行的。如前面《动物生态学原理》中所述"人们在使用环境这个术语时,心目中总有一个主体或中心,如人类在谈论环境是,往往指的人类环境,以人作为主体的。实际上,环境科学中所指的环境都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可见,对于包括整个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体生态系统来说,生态环境的表述与环境的差别是不大的。但是,当我们考虑某一个不包含人的子生态系统的时候,(生态保护就可能要和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发生矛盾)。显然,保护生态的说法就不如"维持子生态系统平衡"的说法更为准确了。

虽然黄院士自己后来也意识到这个修辞上疏忽,可能会造成某些问题,并已经建议过我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予以更正。但是,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宪法中出现的名词,即使国家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不收录这个名词,但是,它还是不可避免的要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此后,在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地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渔业法、防沙治沙法、水法、农业法、草原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10多部与生态和环境有关的法律中,沿用了这一保护生态环境的提法。

因此,保护生态环境的提法,就在我国广泛的流行起来了。尽管开创这个名词的黄院士的本意,是指要保护环境,(而不是保护不包括人的生态)但是,后来还是有不少人想当然地会把保护生态环境,也简化理解成"保护生态"。此后,当人们把保护生态的口号,运用到某个子生态系统的时候,就产生了保护了小的生态系统,却不免破坏了大的生态系统的矛盾问题。

近年来我国水电发展的某些挫折和遭遇,可以说就是一部,为了保护局部的小生态,而破坏人类社会整体大生态的历史。

三、"十一五"期间我国的水电受阻的代价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曾提出要"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这个提法乍看起来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经过"十一五"期间实践,结果却十分不理想。

十一五规划中计划开工建设的水电项目,很多都没有能完成。其中,还发生了在保护生态的口号下,金沙江水电被叫停,怒江的水电开发被搁置等极不正常的现象。这些行为似乎达到了对某些河流的中某些鱼类的暂时的保护目的,但是,却严重的影响了中国的水电发展,并最终破坏了生态和环境。

由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既不能被叫停,也不能被搁置。因此,一批大型水电开发被搁置、叫停的结果,必然刺激了我国火电建设和煤炭需求的快速增速。以至于那些年我国的火电比重增速过快,能源结构严重恶化,并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在国内:有一段时间由于火电厂的增速过快,我国的煤炭供不应求、价格飞涨、矿难频发、煤电矛盾突出。由于能源结构严重恶化,我们国家煤炭的消耗量,早已大大超过了实际的开采和运输能力。特别是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前的那一阶段,我国遭遇了严重的煤电危机。

在那一段时间,管制电价必然出现电荒,放开电价必然出现煤荒。在这种情况下,08年初的冰雪灾害期间国家曾一度鼓励遍布全国的小煤窑加紧生产,以渡过能源短缺的难关。在我国煤电矛盾最突出的时刻,我国小煤窑的生产事故也达到了顶峰。

据统计仅从08年9月4日到21日短短的17天时间里,就发生了9次矿难。372人死亡,50多人失踪。17天中矿难的实际死亡人数达到四百多人。平均不到两天就发生一次矿难,一次矿难平均死人40到50人。很难想象,如果不是随后全球经济危机爆发,我国这种煤炭供应极度紧张的局面,持续到了冬季与社会公众的冬季采暖问题交织在一起,还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张博庭查看更多>水电开发查看更多>水电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