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访谈正文

卫星定位技术在生活中无缝结合 未来前景如何?

2013-11-07 17:28来源:中国日报网关键词:物联网北斗智慧城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记者:室内主要依靠WIFI定位,但是室外一般是没有WIFI的,您说室内外的无缝结合后,怎样做才能服务大众?

郭迟:要服务大众还有一个能力亟待提高,就是理解位置的能力。提供位置这件事情做的时间比较久了,做的成果比较好了,离产业化就差一层纸了。提供位置完了之后,老百姓用的时候差什么呢?其实老百姓要的不是位置,我告诉你XYZ坐标,对你没有任何意义,你要的是这个坐标背后的社会属性,比如我要去一个地方,我告诉你XYZ,老百姓说我不要,老百姓要什么呢?我要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信息,有什么好的、好玩的,甚至我的朋友将来是不是经常去那里,有没有社会情感,这个就是理解位置。刘经南院士提出理解位置是泛在位置服务或者叫泛在测绘的重要内容,将来它呈现的一种变化是什么呢?

第一,角色的变化,以前测绘做定位也好,做遥感也好,测绘测的是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测的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测人的主观世界,包括人的社会关系,人的社会情感,通过位置可以反映,我经常出没的地方实际上反映了我的社会属性,反映了我的社会生态、我的情态、我的习惯偏好,通过这些东西决策上要有变化;第二,模式上的变化,以前测绘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分开的,现在的做法是生产者、消费者会融为一体,每个人使用位置服务时候,既是生产者,同时又是消费者,这就是泛在测绘或者泛在位置服务,主要要用到几个技术:一个叫做位置社会感知技术,通过位置感知背后的社会;第二是大数据位置分析,这块也是现在大家比较看好的。世界上有很多种大数据,但是位置大数据是目前最为普遍的一种大数据,位置大数据可以干吗呢?大家直观的认识位置大数据来了之后可以做智能交通这些东西,这个较为初级的。它是大数据研究,但我认为还初级了。从今年国际上最领先的一些研究已经看出,通过位置大数据可以用来分析城市规划,分析城市能源的消耗,分析PM2.5,分析流行病的传播,大家发现原来位置数据里面蕴藏着智能和智慧,居然可以解决这样一些事情,比如老百姓都很关心PM2.5,全国都关心。微软亚洲研究院就做了一个工作,通过出租车轨迹与预测PM2.5。这个工作做的非常漂亮,学术界都在关注和学习。同样的,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去年有一项工作,用老百姓微博上的发言和位置数据,做什么呢?做流行病的预测,流行病预测本来是医学界做的一项工作,现在我们发现用位置数据可以很准确的预测流行病传播有没有趋势、传播的动力学是什么样的,这项工作做的也很了不起。事实上我们现在也在思考,包括我们自己也在做工作,就是如何通过位置大数据体现城市的智能? 事实上位置数据跟城市经济运行、跟CPI、房价都有关系,经过关联挖掘、经过大数据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原来位置反映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如果把这些东西都能够关联上去、挖掘出来的话,这个时候又高精度定位了,又提供位置,又理解位置,我们的位置服务到时候必然会呈现新一波的热潮,那个时候的位置服务跟现在的位置服务就不一样了,叫做泛在位置服务,更贴近老百姓生活。用不了多久,像我们俩坐在这里,我们使用同一款位置服务,得到的信息可能是不一样的,你得到的是你感兴趣的,我得到的是我感兴趣的。它怎么知道呢?社会感知,这是现在的一个趋势。

记者:现在卫星导航定位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已经被大众所认可,那么对于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又有怎样的发展愿景?

郭迟: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现在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围绕我刚才说的提供位置和理解位置两方面,在开展导航位置服务方面的研究和产业化。你提到交通领域的应用,前几年大量的GPS应用。北斗从去年开始走向了区域运行之后,交通领域将大量使用北斗。一来本身设备也有衰减淘汰,正好要更新,并不是重新换,逐步更新成北斗GPS双模兼容,优先使用北斗;二来国家也有政策扶持。现在国内在交通领域主要是这几个方面在用,行业的和交通监管的,所谓两客一危,两种客车和危险品车。国家强制两客一危安装北斗监控设备,像出租车属于两客一危里面的内容,很多城市都装了,基本没有不装的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物联网查看更多>北斗查看更多>智慧城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