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除灰除尘报道正文

京津冀控煤博弈

2013-11-08 11:23来源:《能源》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氮氧化物清洁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行业情况好的情况下,大方地给你执照。现在限产了,一句话,就是关停,你说怎么办?现在就是这个矛盾。”唐山市一民营钢铁企业向记者抱怨道。

“现在靠环保去控制产量,实际上是不对路的。如果钢铁企业的环保能够符合要求,产能还是那么高。这里是两码事。”贾立华也对记者表示。

按照目前的环保手段,让钢铁企业达到排放标准,技术上并不存在问题,关键在于资金的投入。也就是说,在目前的环保政策下,能够投入资金达到环保要求的,就能不被淘汰,反之则被关停。

对于想要继续合法生产的钢铁企业来说,对于环保的投入必不可少。据记者了解,像石家庄钢铁公司和唐山钢铁集团这种污染治理较好的企业,除了前端环保设备的投资,环保设施运营人工、电力等综合成本在100元—140元/吨钢左右。

但让钢铁企业颇有怨言的是,不像火电厂可以获得脱硫、脱硝电价补贴,钢铁企业的环保投入成本均由自身承担。

“企业不得人心,生产落后产能,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规律和产业升级,自动地淘汰这些企业。但是现在有一个时间限制,文件规定在这段时间完成任务,就得有这个指标,可能是违背市场规律的。”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事实上,出于环保目的,对钢铁行业进行干预并不是首次。经历过多轮产能调控的河北钢铁(000709,股吧)圈,开始意识到此轮调控力度来得更为紧迫。

一位钢铁产业人士更是对之前的产业政策提出质疑。其认为,钢铁的产业政策一开始就有问题。钢铁的高炉是从100m3,到200、300逐渐层层提高的。当时的政策是,淘汰200m3以下的高炉,新上高炉规模应该达到1000m3以上的。但是按照等量置换,上一个1000m3的高炉,可以代替5个200m3的高炉。这就出现了越淘汰,产能反而越大的怪象。

“可能当时的政策制定者设想,上大高炉,投资大,民营企业肯定缺少资金投入。但是这个估计是非常错误的。”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汪健则表示,为了治理大气污染,必然会首先对高耗能等传统产业“开刀”,随着过剩产能的压缩、对煤炭使用量和两高行业准入的限制,短期内可能对行业盈利产生影响,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也可以帮助这些行业化解产能过剩,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在河北省钢铁行业人士看来,目前钢铁市场的真正问题,在于产品结构的调整。通过环保这条线去压产能,对钢铁企业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并不明显。

事实上,在《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的到2017年全省钢铁产能削减6000万吨的目标,和在今年初河北省上报国务院的《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提出的目标基本一致,《规划》提出,在总量规模方面,该省炼铁、炼钢和轧钢产能总量由目前的2.73亿吨、2.86亿吨和2.98亿吨调整到2.1亿吨、2.2亿吨和2.4亿吨左右。

同时,上述《规划》还提出到2015年,有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由目前的150家压缩到50家左右,到2020年减少到30家左右;企业集团达到15家左右,形成以2家特大型钢铁集团为引领、3家千万吨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为重点、10家左右特色钢铁企业集团为支撑、其它企业为补充的新格局。

在宋继军看来,河北省削减钢铁产能6000万吨,实际上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其产能过剩,已经逼迫市场进行了自动淘汰。“据我所知,目前已经有两三千万吨处于停产状态。”

“钢铁产能过剩是个必经阶段。正是因为现在的产能充足了,才有条件去进行结构升级。这是个市场行为。”他同时也建议道,依靠环保手段去压缩产能,是目前整个大气环境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要分类对待:

一些企业只顾产能,不顾环保排放标准的企业,应该按照行政和法律的手段进行关停;另一部分已经亏损、资不抵债,本身就是负能量的企业,通过市场的手段,自然会将其淘汰;而对于那些有能力进行技术升级,转变产品结构的企业,如果能够做到符合环保政策要求,就不应该用行政的手段去干预。

贾立华更是觉得,用环保的手段去强制淘汰钢铁的产能,还不如通过质检的方式去控制钢铁产能,提高质量。“用环保手段,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上环保设备,产能淘汰并不明显。更何况,企业偷排漏排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但是通过质检的方式,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粗钢,质检部门就不允许投入市场。依我看,是可以很大程度促进钢铁升级换代。”

煤改气的新长征

不管争议与否,对于京津冀地方政府而言,在未来几年内,削减煤炭量是毋庸置疑的任务和目标。在能源消费总量不断提升的今天,如何通过替代能源,弥补因削减煤炭带来的能源短缺,又是一大棘手问题。

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中,明确提出,加快煤改气和煤改电的要求,通过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淘汰供暖和工业燃煤小锅炉。

到2015年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全部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北京市建成区取消所有燃煤锅炉,改由清洁能源替代。

到2017年底,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山东省所有工业园区,逐步取消自备燃煤锅炉,改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或由周边热电厂集中供热。

显然,京津冀将期望寄托在天然气身上。但是,我国缺气的现实境况,能否满足如此大规模煤改气的要求?

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石家庄钢铁公司在轧钢、制钢等后端环节,已经开始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而非煤炭。但这只是个别企业。

“钢铁产业,煤改气的企业是比较少的,绝大部分燃料仍是煤炭的。能不能、适不适合进行煤改气,还要要看企业的经济水平,和地方的资源条件。这里存在资源限制问题。”宋继平对记者说。

另一方面,煤改气的成本也是一大问题。不仅是前期设施改造的一次性成本,后期使用天然气的能源成本也会大大增加。

10月14日,财政部网站发布消息称,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资金,全部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具体包括京津冀蒙晋鲁6个省份)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但这50亿资金,对于治理大气污染的治理只是杯水车薪。据了解,整个大气污染行动计划实施,所需资金起码在1.2万亿以上。

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的观点则是,不支持将天然气用于替代火电企业。“天然气的使用重点,应该是替代居民燃煤、采暖燃煤和工业小锅炉燃煤。”

柴发合认为,京津冀地区的煤炭市场在未来几年内会出现萎缩,但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不会改变,全国的煤炭使用量还会上升,不同的是,只是煤炭消费区发生了变化。

“比如,在内蒙发展坑口电站,以输电代替输煤,不会对煤炭产业产生很大影响。我国煤炭用于发电的,才占50%,比例太低,应该大大提高这个比例。煤炭利用方式不对,把金子放错了地方,所以产生的污染那么多。”柴发合告诉记者。

在我国天然气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依靠煤炭转化为电力,仍然是最主要的能源方式。只是这一次的政策,会促使煤炭的消费区向中西部地区迁移。

这是否无异于污染源的转移?“大气污染还和布局、地形有关系。在内蒙古等地区,还有一定的环境容量。而且,这并不是说要去那边发展污染产业,而是要利用当地的环境容量,把污染防治做到极佳。”柴发合解释道。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查看更多>氮氧化物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