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发电信息化评论正文

中国席卷“去思科风” 思科应对乏力

2013-11-28 15:44来源:财新《新世纪》关键词:思科锐捷网络交换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可以让客户更多地关注解决个性化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聚焦“安全”问题。但思科中国在这一领域才刚刚起步,且它一直采用合作伙伴制,主要依靠像神州数码这样的渠道商打市场,想要在群雄环伺的解决方案市场分羹也不容易。

“问题的关键在于,思科至今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安全性。”秦安认为。

本土企业乘势而上

锐捷网络品牌总监何成梅称,受“棱镜门”影响,国内企业更加关注产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纳本土厂商;另外,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往研发平台不开放、行业标准特殊化等现象也在被打破,本土厂商获得了更多的竞争机会,“现在应抓住机会赶超国外厂商”。

事实上,本土企业已在企业级市场耕耘十多年。在基础网络层面,2000年1月成立的锐捷网络,是中国最早一批研发交换机的厂商,曾推出第一款国产模块化交换机和全系列千兆交换机产品;在服务器、应用及软件层面,浪潮软件、中科曙光均有几十年历史,尤其中科曙光的高性能计算机1993年就已问世,在此基础上研发的“星云”高效能计算机2010年达到每秒系统峰值3000万亿次(3PFlops)的速度,成为世界上第三台实测性能超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这些公司都在趁机开疆扩土。中科曙光副总裁任京旸说,中科曙光将基于自身在服务器、存储、大数据、软件领域的积累,大力推广“城市云计算”综合解决方案。自2009年在成都自建第一个云计算中心以来,目前已有十多个城市与中科曙光签约。

锐捷网络则于今年9月与浪潮软件达成战略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政务、军队、金融、互联网传媒、大企业、交通、公共安全等六个行业的云解决方案,实现50个云落地应用,并共同开发300家渠道合作伙伴。目前,双方联合发布的云解决方案,包括了卫生、政务和教育行业。

受运营商市场饱和影响,传统通信设备厂商也开始将企业级市场作为拓展重点。华为公司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华为2011年成立企业业务部,经过两年的摸爬滚打,如今已搭建起覆盖全球的业务团队,其中仅中国市场就有2000多名员工,将与思科展开全面竞争。

1995年成立的上海贝尔企业通信有限公司(下称SBABS)最近风生水起,接连获得上海大众、东方航空等企业大单。SBABS总裁施晓明表示:“未来,我们将在交通、电力等公共事业领域全面发力,由小到大逐渐渗透,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施晓明分析称,在基础网络产品层面,国内外厂商采用的都是通用架构,开发技术也相当成熟,产品差异性极小;在应用及解决方案层面,基于不同行业有不同需求,国内外厂商各有所长;而在高端技术领域,本土厂商确实还有差距。

在工信部推动下,包括锐捷网络、东华软件在内的16家本土厂商成立了国产主机系统产业联盟,欲推动高端IT产品的应用,打造自主IT产业链。“现在,中国政企网市场的整个产业链几乎都已经实现了国产化,这些企业有大有小,组合出来的综合解决方案性能并不逊色于国外厂商。”任京旸认为。目前的中国政企网市场,本土厂商的份额总体上已超过国外厂商,且主流厂商的市场份额较为均衡。

施晓明则认为,相较于国外厂商,国内厂商比较贴近本地客户,更易把握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而国外厂商借助他人渠道提供服务,缺乏本地化优势;本土设备尤其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安全可控,性价比较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思科查看更多>锐捷网络查看更多>交换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