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长期以来,专利一直是衡量一个企业、行业乃至国家发展实力的重要标志。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国内的“锂电人”在知识产权的道路上摸爬滚打、奋力追赶,已经在数量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然而在电解液领域,多数核心技术专利依旧被国外掌控。
“目前国内电解液厂家在功能、应用等方面都已经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但物质类的尤其是添加剂VC(Vinylene carbonate,碳酸亚乙烯酯)方面的专利一直是最大的制约因素,而这种距离在短期内是无法跨越的。”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天赐”)电池材料事业部技术支持中心总监李永坤在接受《高工锂电》记者采访时无奈道,“这种现状也在倒逼国内电解液企业尽早研发出新的替代品。”
广州天赐是国产电解液的领军企业,同时也是国内最早开始生产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厂家之一。
在专利方面,李永坤表示广州天赐在锂盐、溶剂及添加剂方面均已开始布局,进行了凝胶聚合物安全型电解液、高安全长寿命动力电池电解液和超级电容器用安全型电解液的研发工作。
布局落后
电解液是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之一,被称为锂电池的“血液”。由电解质锂盐、高纯度的有机溶剂和必要的添加剂等原料组成,占锂电池成本的5~10%,对电池的比容量、工作温度范围、循环效率和安全性能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专利的范围来讲,实际上国内电解液专利涉及的面也是非常宽泛的。”李永坤总结道,“主要分为三大块,功能、应用以及物质,其中国内的专利以功能和应用的居多,物质的也有一些,不过总体而言有保护效力的不多。”
记者通过检索发现,国家专利局网站上含“电解液”关键字的专利共计2130条,其中包括发明专利1876条,实用新型专利245条,外观设计专利9条。
李永坤指出,目前国内大多数电解液专利是在组分的比例或者是应用概念上做文章。“有一类是关于组分的,就是他的专利里面的物质和结构都是别的专利或论文里的,只是通过比例的调整结合在电池方面的应用来形成一个新的专利,这种大部分都是电池厂在申请,国内多以模仿为主;还有一类是应用类的,比如应用在不同的正极材料、包装上,这一类有点走概念,‘换汤不换药’。”
对此,东莞市杉杉电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丁祥欢亦坦言,“目前国内一些研究所、企业也有研发一些创新的东西,但大部分创新来自国外。”
“国内的模仿能力很强,一般国外有的物质国内很快就有了。”李永坤直言,“国外在物质方面的研究领先于国内,在这方面(国内)短时间内是无法跨越的。”
对于国内的电解液企业而言,更为残酷的现实是国外不仅在技术上领先于国内,而且在专利的布局规划上也远高于我们。
“在专利这块没办法,基本上都被他们(国外)布局完了。”东莞市凯欣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仰永军对此也颇感无奈。
“国外在专利方面至少比我们领先3~5年。”通过检索,丁祥欢发现国外不仅在本土进行了专利布局,而且不少企业巨头在中国也已做了大量工作。他搜索到本田、丰田等车企在中国一批几十个上百个的提交专利申请,细致到电池怎么排列组合、散热运用何种介质等等。
在此背景下,“专利突破”成为国内电解液企业共同面临的课题,而这条破局之路远比想象中的艰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21日,全球知名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IPRdaily发布了《全球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发明专利排行榜(TOP50)》《全球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明专利排行榜(TOP30)》和《全球TOPCon太阳能电池发明专利排行榜(TOP30)》三大榜单。其中,在全球钙钛矿专利布局前三的企业中,天合光能作为唯一的中国企业,以
2025年3月18日-19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与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新能源运维专委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风电运维技改研讨会在北京盛大召开,南京牧镭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用技术经理侯春一分享了激光传感设备在风电智能化运维技改中的应用成效。第四届风电运维技改大会图文直播大家好!今天
1光伏行业专利战:TOPCon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全球光伏装机量突破400GW大关时,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加速蔓延,专利诉讼正成为扼杀技术创新的新型武器。数据触目惊心:●全球专利战覆盖中/美/欧/日/澳五大市场,诉讼策略呈现“国内起诉+海外反制”特点,且龙头企业互诉形成专利攻防网络;●FirstSolar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创新航董事长刘静瑜在两会提案中建议,应警惕专利“武器化”破坏产业创新生态、加剧行业“内卷”。由于供应增加、行业竞争激烈,锂电池企业间的知识产权诉讼现象越来越常见,专利也成为锂电企业巩固自身技术和产品研发壁垒的主流方式。刘静瑜在建议中表示,
3月5日,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在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提到,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达到世界的超强规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材料、装备等中上游领域也形成了一
近年来,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以价值创造行动为引领,以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为己任,精准把握首都电力高质量发展的“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国网北京电力聚焦数字化智能化坚强电网、自主可控变电站等重点领域,系统推
在2024年,郁金香创新公司(ulipInnovationKft.)宣布计划将汇集日韩两大动力电池生产商——韩国LG和日本松下的1500多个专利家族的5000多项专利组合,供全球所有电池制造商使用。其剑指中国厂商的意味已经非常明显。其实在这之前,韩日厂商已经开始对中国电池产业链企业提起了大量专利侵权诉讼,诉讼地点
近日,海天股份公告表示,将通过新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以现金支付方式收购德国老牌光伏企业贺利氏集团旗下的光伏银浆事业部,本次交易的基础价格为5.02亿元(含债权)。具体而言,海天股份此次收购的标的资产包括贺利氏中国持有的贺利氏光伏(上海)有限公司100%股权及债权、贺利氏光伏科技(上海)有限公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3日,祥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召开新技术发布会,隆重介绍了其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的重大创新成果,冷媒直冷新技术。据了解,冷媒直冷新技术,相较于当前主流的液冷方案,直冷方案在传热系数上更具优势,能够更有效地带走热量。此外,直冷系统的结构相对简单,有助于降低成本和
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加速发展,国内企业在专利布局上的创新思路逐步显现。从材料特性优化到工艺革新,再到结构设计,不同维度的技术探索正推动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产业化。在过去一个月内,多家企业的核心专利获得授权,这些成果不仅呈现出技术创新的多样性,更揭示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的趋势
17日,记者从国网青海电科院获悉,近日,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正式致函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明确同意筹建“青海电力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这是国家电网公司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国网青海电力在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和产业链协同创新方面迈上新台阶。青海
经历过去几年的市场低迷后,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关注度逐步升温。(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ID:weixin-gg-lb)2021年,新能源汽车进入规模产业化高速成长期,国际能源署(IEA)宣称,这种大规模的工业转换标志着“从燃料密集型消耗性能源系统向材料密集型循环性能源系统的转变”。与此同时,原
2020年动力电池产业此起彼伏,充满机遇和挑战,全球化竞争进一步升级。产品、技术、产能、资本、供应链等将成为动力电池企业竞逐未来市场的关键。对全球动力电池产业而言,2020年发生了很多变化。(来源: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ID:weixin-gg-lb;作者:魏文柱)从国际市场来看,2020年欧洲电动化浪潮加
对全球动力电池产业而言,2020年发生了很多变化。从国际市场来看,2020年欧洲电动化浪潮加速到来开启欧洲动力电池产能扩充竞赛,欧洲成为全球动力电池产能建设的新基地,欧洲市场竞争快速升温。欧洲动力电池新基建也吸引了一批中国锂电材料和设备企业落子欧洲,为其欧洲客户提供就近配套服务,中国锂电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特朗普这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贸易战争遭到了国内的强烈抵触,同时,很多人士都表示不理解,特朗普为何选择互相伤害。对此,笔者不敢妄议国策,但作为锂电人,站在锂电产业发展的角度,也有些自己的感触
锂电板块各家企业的半年报相继出炉,虽说受上游材料涨价、下游车企降成本影响,两头受压,日子并不好过,但据了解九成的锂电企业实现盈利,行业形势喜人。反观新能源汽车各家车企,受补贴政策退坡的影响,和2016年的野蛮生长相比,上半年业绩一片惨淡。就在近日,有媒体人爆料:让国内新能源车企翘首企
前言:近年来,动力电池起火爆炸事故频发,据锂电大数据统计,2016年共发生50起锂电池起火爆炸事件。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一直是锂电人孜孜追寻的课题,而此时,兼具安全性和高续航优势的固态电池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液态锂电池安全性亟待提升液态锂电池已成为当下最为成熟且使用最广泛的技术路线,但其
听说要有一个在锂电企业工作的小伙伴你们的日常对话通常是这样的[$NewPage$][$NewPage$][$NewPage$]当然小伙伴要是这样式儿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9日消息,欧洲汽车巨头Stellantis与美国初创公司FactorialEnergy联合研发的FEST固态电池成功通过车规级验证。据了解,FEST固态电池容量为77Ah,能量密度达到375Wh/kg,理论上可使电动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经6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保持90%以上容量,达到车规级耐久标准。具备4C放电
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41%,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长120%。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初步调研数据显示,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314GWh,同比增长55%。其中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分别为210GWh、90GWh,同比增长分别为41%、120%。2024-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GWh)说明:动力锂电池含乘用车、商用车、工程
近日,黑龙江省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示范基地项目正式开工。据了解,依据黑龙江省工信厅产业规划,黑龙江建龙与大连融科共同设立“黑龙江融祥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双鸭山建设“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示范基地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亿元,设计建设规模包括一条年产6万立方米钒电解液的生产线以
2023年8月17日,欧盟新电池法正式生效,对电池企业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的严格约束,涵盖碳足迹、回收责任、材料使用、安全标准等多个维度。其中,储能电池属于工业电池范畴,从时间节点来看,进入欧盟市场需要在2026年2月前提供产品碳足迹报告。具体来看,欧盟新电池法要求电池制造商必须提供包括电池材料
作为极具前景的下一代电池技术,固态电池具备令人惊叹的能量密度和优异的高安全性能,未来市场应用潜力巨大,已成为全球新能源企业技术竞逐的焦点。截至目前,包括比亚迪、长安、东风、吉利、蔚来、上汽、广汽、丰田、现代等车企,以及宁德时代、亿纬锂能、LG新能源、国轩高科、欣旺达、正力新能、孚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4月19日,由中国化工学会指导,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5长三角(绍兴)氢能+储能产业技术交流与发展大会”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隆重举行。大会上,一批高质量的氢能与储能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国家级杭州湾上虞经济技
4月22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星辰新能绍兴总部基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标志着这一总投资超10亿元、总建筑面积超9万平方米的产业项目取得重大进展。绍兴总部建成后将形成集智造中心、创值中心、研发中心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平台,推动区域产业向绿色智能转型升级,助力长三角打造新能源产业新
新能源电池产业作为“绿电+先进制造”的优质赛道,是云南省近3年来增速最快的产业之一,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全省新能源电池产业今年1至2月持续走高,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5.1%,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2%,发展势头强劲,彰显了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重要基地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2日,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征集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域专家库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应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丰富的相关工作经历和管理经验,专业造诣较深,熟知其所在专业或者行业的国内外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
随着全球储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储能系统需求向更大容量、更高效率发展,“降本增效”成为产业发展趋势,匹配超大容量电池、提升系统体积能量密度是实现极致降本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储能行业关键变革期,电池企业更需创新升级增强竞争力,头部企业积极寻求大容量电池“更优解”。勘破迷障!探寻系统集成
2025年4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堪称“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该标准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国标首次明确电池在因内短路引发热失控后不得起火爆炸,这一严苛要求不仅将成为电池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将对兼具动力电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