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技术正文

盘点:2013年光通信领域科学前沿技术

2013-12-11 09:17来源:OFweek光通讯网关键词:光通信光纤传输光互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现阶段的研究中,Ramachandran团队与Willner展开合作,证明了科技可以实现数据的高速传播。他们通过特殊纤维实现了以每秒1.6万亿比特的速度,在10种不同的波长中以及两种OAM编译模式下,传输数据超过1000米。虽然这个传输距离很短,未来需要极大的延长,但对于数据中心以及科学机构等其他高端用户群体来说,这样的传输距离足够了。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Robert Boyd说:“这个研究成果令人印象深刻,我已经可以预见到一个广阔的商业市场。”

Ramachandran和Willner认识到,打破数据传输速度的瓶颈,OAM模式并非唯一的解决方法。近年来,光学研究者已研制出最高可支持12种编译模式的光纤。但是,这种传输方式通常需要在数据接收终端安置大量的电脑来解读信号。

另一种方法则是“多核”光纤,即光纤内包含多个“核心”,不同的编译模式通过不同的“核心”传输。去年,美国研究者利用这种方法成功地将传输速度提高到每秒1千万亿比特(大约是目前OAM编译模式传输速度的1000倍)。

Willner表示,这些方法并不相互排斥,在他的设想里,未来的“多核”光纤最好也能够支持多种OAM编译模式。此外,现有的传输手段也将能在新光纤内搭配使用。如果这个设想得以实现的话,那时的数据传输速度与现有的速度相比,就如同光纤上网与拨号上网的速度差距一样大。

相位共轭光技术突破长距离传输容量极限

随着高速传输技术在现网中的应用,长距离传输技术的发展也备受关注,尤其是目前100G技术的商用后,400G、1T的传输速率已经被提上议程,基于现有的技术发展路线,长途传输容量的极限也遭受挑战,要确保长距离传输的光信号强度,同时扩展传输容量已经成为长距离光通信领域的重要课题。

贝尔实验室目前已经开发出了能够打破这一局限的突破性技术,通过“相位共轭光”,大幅降低因光纤中非线性光学效应而导致的信号劣化。据了解,贝尔实验室将这项技术用于复用传输8个不同波长光信号的长距离光通信系统后确认,一根1.28万公里长的光纤具备406.6Gbit/秒的传输容量。而这一数字与目前实用的最新传输容量相同,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之下,采用新技术后光信号质量更高,或只需更小的光信号强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通信查看更多>光纤传输查看更多>光互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