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能源装备取道“标准”方可强

2013-12-11 11:05来源:中国能源报 胡清关键词:能源装备能源行业机械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标准化有助产业转型升级

“走出去”优先解决标准问题

开展标准制定修订工作,不仅为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规范市场秩序、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提供技术依据,而且作为加快科学技术传播以及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桥梁和媒介,还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业内专家表示,标准化工作要围绕能源装备领域发展趋势,使标准研制成为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促进产业重要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开发与标准研制的结合,做到标准制修订与科研同步,使自主创新并能产业化的成果尽快形成标准,为产品质量升级创造条件。

目前,在能源装备内需不旺、“结构性”产能过剩和转型升级的严峻形势下,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实施,不仅能促动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提高行业进入门槛,而且还能淘汰一批达不到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对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和缓解“结构性”产能过剩是有利的。

记者了解到,在“十一五”后期,机械工业有关安全、环境方面性能标准100%采用国际标准,出口机电产品标准100%采用国际标准,机械工业主要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比例达到95%以上,机械工业领域相关联的国际标准平均转化率超过90%。“在国际市场上话语权、议价权的弱势地位,表现出的是产品附加值及价格的差距,实质上是产品标准主导权的缺失。”业内专家称。

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相关人士认为,我国机电设备在出口过程中运用的往往不是国内标准,国产设备“走出去”遇到的最直接的麻烦便是标准问题。该人士建议,在“十二五”后期,制造业“走出去”要尽量运用中国的标准,并努力使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只有在国际贸易中突出我们的标准,才能推进优势技术出口。

因此,在方案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国外先进标准、有关技术法规,切实加强节能减排标准制修订工作,完善能源装备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规范采用国际标准工作,明确出口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工作重点,努力使中国标准变成国际标准,引导企业按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成为我国能源装备制造业做强的一剂良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装备查看更多>能源行业查看更多>机械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