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云计算报道正文

2013中国存储峰会高峰论坛:存储如何应对数据多变

2013-12-11 15:07来源:存储在线关键词:存储大数据信息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李刚:因为是业内的,我可能是唯一一个所谓厂商的代表,所以关于所谓生活的变化我想可能大家都有很多真知灼见,我谈一下作为IT厂商我们感到的最大的变化,严格意义上是整个产业链重新的洗牌和重组。我们可以说任何一家在这个产业链的公司都感受到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巨大的机遇。一个是说像移动互联网,或者叫做万物互联了,不光是移动互联了,万物互联和大数据这两个新的技术直接产生了所谓重大的应用创新,这两者是产生应用创新的。另外还有三点,一个是云集成,一个是数据中心的架构挖掘,再有一个就是IT Service使得整个产业链本身有一个巨大的存储。尽管我们讲很多点状的产品的突破和技术突破,这些突破正在或者说将要给我们整个的产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和变化。

谢长生:我是在学校做科研的,除了我们日常生活利益不开手机,我觉得我们在科研中的一个变化就是我们跟国外的同行在十年,二十年前获取信息是有很大差距的,包括发展以后,20年前我们可能要经过一年才能获取他们的信息,但是现在不是了,他们得到的信息我们马上就可以得到,我们从互联网上,从手机上很容易可以得到这种科研信息,所以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变化。

宁家骏:现在新技术不仅给我们生活带来变化,更重要给我们产业,包括政府的管理模式都带来巨大的变化。现在比如我们在政府出现的政府微博、微信的应用已经为我们这个行政管理的改革也提供了新的途径。因为总的来说,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4个“O”的时代,我们现在是一个移动的、位置服务的、社交的和整个商务的时代。正因为这样大数据是因为大家需要有更多的交互,所以必然产生大量的数据。

邵海宏:谢谢,我第二个问题就是既然大家的工作生活都有那么多变化,一个企业他们的数据中心给他们带来什么变化?

宁家骏:我觉得大数据的出现,大数据有四个特征,但是不是都具备这四个特征才是大数据,我觉得具备几个特征也是一个大数据,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数据中心规划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新的阶段。怎么样规划这个新的数据中心的建设,我觉得必须要运用到新的技术,要用到新的数据中心建设的策略和新的数据中心规划的方法。所以,这一点我觉得可能是我们要从规划,从我们实施的策略到我们具体的技术几个层次上来考虑新的数据中心的建设。而这一点应该说在这几年来我们很多的企业,包括我们现在国内的比如说央企和我们重要的部门对这一点都有比较多的经验,应该说我们作为国人来说,我们中国这种特定的高速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我们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得我们国内的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规划可以说是能够领先于世界,而且能够产生很多创新的亮点。

李刚:宁总最后讲的一点,我觉得讲的特别有高度。就是正好提醒我,刚才我讲所谓的产业链的变化,整个产业很大的变化。IT来说并不是第一次了,比如十多年前互联网革命的时候那是一个变化,宁总讲的是跟以前不一样的,是说中国因素,可以说十几年前的时候我们在谈变化的时候基本上比如看硅谷,硅谷在做什么,中国复制过来。这次变化特别明显,就是里面有强大的中国因素在驱动。宁总讲新的数据中心的规划,我做一个转述者,一个月前我们做了一个类似这样的活动,CIO论坛,请了很多企业的CIO交流,我听一个CIO谈,他说作为一个CIO来说,现在面对数据中心的转型有几个重要的工作要做,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保证基础架构的稳定、可靠和安全,以及一个可控。因为大家都知道信息的竞争是未来一个很大的竞争,作为一个大的企业来说,怎么样把自己的信息技术可控,我不把它放到云上去,对于我来说这个东西是可控的,这个很重要,所以这是它第一个大的要点。第二个大的要点就是业务创新的支持,怎么样支持一个新的业务创新,这是它的第二个大的要点,大的数据在我这个行业里面怎么落地。第三个大的要点就是融合,融合就是说不只是指技术、系统,而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知识的融合。今天我们谈的很多数据中心,我们可以想像,这个中间大家很有限的在谈论,到底对于一个CIO来说,数据中心的最高领导来说,它要落地,所以它说怎么样跟我以往的经验,哪些可以借鉴,哪些不可以借鉴,这个怎么样融合在一起,这是他们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刚才说那三点,对于数据中心的新的变化来说我认为他谈的各种高度,所以我转述他的一个合,也是很好的一个答案,给大家启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