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海上风电评论正文

张雷:开创智慧能源时代

2013-12-26 13:24来源:千人计划网关键词:智慧能源储能电池能源管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能源生产:率先进军低风速领域,积极拓展海上风机领域

2007年,远景从风电起家,短短六年时间后,远景已经站到了全国风机制造领军企业的行列。究其原因,除了掌握核心技术之外,更在于团队的独到眼光和突破性的创新思维。

近年来,“三北”(西北、东北和华北)、东南沿海等高风速地区的装机容量不断上升,支撑了中国风电的爆发式增长,但随之而来的并网瓶颈严重制约其健康持续发展。目前,限电、弃风依旧是一个无解难题,短时间内,这种困境恐怕还将持续。而另一方面,靠近电网负荷的受端地区——也就是面积约占全国风能资源区域60%的低风速地区,却由于风机的技术壁垒,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与利用,被部分国内开发商论为“缺乏开发价值”。

2009年,是中国风电在高风速地区“大干快上”的一年,也是行业发展累积的弊端逐渐显露的一年。这一年,远景基于其对整个风电行业大势的洞察和风电并网瓶颈的预判,果断将低风速领域列为市场拓展的重点,彼时,大部分企业还聚焦在高风速区域跑马圈地,远景却成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但低风速领域并不是一块容易吃的蛋糕。“一般来说,开发和利用低风速资源必须解决三大挑战,一是低风速区域风力稀薄,但现有风机难以捕捉;二是低风速区域的机组若要达到与高风速区域机组同等的功率输出,就必须加大叶片以便捕获更多的风能,但这将直接导致度电成本的增加;三是低风速风场的微观选址要求很高,一般风电企业不具备低风速风场设计能力。”远景能源战略业务总监孙捷说。

远景迅速着手部署,由其位于丹麦全球创新中心的顶级技术专家和中国研发中心的资深产品开发专家组成国际研发团队,开始了技术攻关。凭借在低风速智能风机技术领域多年的技术攻关以及低风速风场“一手数据”积累和风场工程运行经验,远景能源已经完成了低风速智能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并在智能双模电气传动链(全功率/双馈)技术、动态最优发电量捕获算法、最优桨距角自适应学习算法、叶片气动优化、多变量控制、风电场协同控制等方面等10多项专利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有效支撑了远景低风速机组的发电性能的不断提升。

2012年4月30日,远景能源全球首台1.5兆瓦93米大叶轮低风速智能双模风机在安徽来安风场并网发电,将风机适用风速降到5.5米/秒,让约占总体风能资源30%的超低风速资源也具有了开发价值,这是继2009年10月远景能源推出全球首款1.5兆瓦87米风轮低风速智能风机以后的又一次重大技术突破。这款1.5兆瓦93米低风速智能双模风机采用了业界首创的智能双模电气传动链(全功率/双馈)技术, 充分结合了双馈和直驱技术的优点,在不同工况下智能切换,使得双模电气传动链在能量转换效能上整体优于其他设计,并且实现了低风速下能量捕获的最大化。这两款低风速风机的出现,彻底结束了我国低风速地区无法开发风电的历史,业内人士高度评价,称其“或将改变中国风能开发利用的格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能源查看更多>储能电池查看更多>能源管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