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跨越世界之巅 南澳多端柔直的投产之路

2013-12-31 09:18来源:南方电网报关键词:柔性直流输电直流海缆海底电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次工程奇迹的诞生:比类似工程缩短10个月

海底直流电缆的质量控制,是影响整个柔性直流工程可靠性的关键一环,高压直流电缆及其附件也是当今世界电缆制造的技术制高点。近年来,为了抢占新能源领域这块蛋糕,虽然众多国内研发和制造单位已经在资金、技术上投入了大手笔,但国内还没有应用案例,没有海缆成品,也没有专门的海缆试验基地。

“开始都以为做海底直流电缆不难,因为交流电缆在国内做了四五十年了,国外做得出来的东西,国内也肯定行的。”电缆攻关组专家周华敏的另一个身份是全国架空线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他说,国外ABB和日本住友等公司提出的研发与供货周期是三到四年,并捆绑了一系列经济和技术条件。

2012年12月,南澳柔直工程海缆攻关组组长郭小龙带队来到湖南一家电缆厂的生产车间,现场看到刚刚生产的两条电缆直接崩断。事实上,从这年年初开始,国内7家具备直流电缆生产条件的厂家都在进行着反复试验,然而一年过去了,所有厂家研制开发出的±160千伏、±200千伏、±320千伏多种直流电缆在型式试验时,无一例成功。

“山上没有路,大家就只能一起去探路。”2012年底,广东电网与上海电缆研究所(国家电线电缆检测中心)组建研究团队,把国内有生产能力的厂商聚在一起,对失败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从结构尺寸、技术线路到试验方法,集中进行±160千伏直流电缆的研发和试验。

2013年1月23日,国内生产出的第一批±160千伏直流电缆及附件的样品,通过了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型式试验。至3月10日,国内已有5家厂商的产品成功通过型式试验。

一波初平,一波又起。由于海缆产品的研发、生产、招标、试验等一系列程序,到货时已进入秋季,施工面临着南澳海域“无风三层浪”的恶劣海况,运输、施工成为工程建设的又一大障碍。

“敷设海底电缆的最佳时段,是没有台风发生的台风季节。”吕文胜说,海上施工条件苛刻:风力不能超过七级、轻浪、海面不能有雾。在9月中旬敷设好海缆负极后,正极铺设已不具备天气条件。

9月26日,“天兔”掠过之后的第四天,终于迎来了施工的最好时机,海缆敷设船从长山尾处的海缆终端站沿着原有35千伏海缆通道敷设,直至莱芜侧新建接头工井。至此,南澳岛上原有的35千伏南澳线交流电缆全部换成了世界首条±160千伏直流海底电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柔性直流输电查看更多>直流海缆查看更多>海底电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