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煤气能源市场正文

万亿油服市场 中国页岩气开发的乙方争夺战

2014-01-08 13:25来源:《能源》徐沛宇关键词:页岩气开发油服页岩气井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工厂化”带来的机会

在传统的油气开发领域,国际三大油服公司——斯伦贝谢、贝克休斯、哈里伯顿早已深耕数十年,与此同时,国内的三大石油央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也早已建立了自己的油服队伍,其他企业想进入油服市场可谓难于上青天。

不过,对于页岩气开发来说,“各个地区的页岩气地质条件都很不同,需要在各个地区有自己的经验积累。”世界能源专家丹尼尔-耶金(DanielYergin)对记者说。

诚如耶金所言,各个地区的页岩气开发都将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而中国的情况与美国相比,还存在更多的困难,比如地层结构不明朗、布井经验少、井场环境恶劣、设备连续作业能力缺乏等,但中国的页岩气储量与美国不相上下。在巨大的储量和风险面前,石油公司不得不与更多的服务商合作,采用更多样的设备进行尝试。这就给了诸多后来者进入市场的良机。

根据页岩气本身的特性——单井产量低、衰减快,要实现大规模开发都需要大量打井,各个地区之间的区别只是如何在复杂、多样的地质条件中大量打井。“工厂化”的作业方式则是业内公认的最佳方案。

何为“工厂化”作业?“陆上一个井场钻50多口井,海上一个钻井平台钻100多口井。高度集中的流水线施工作业,使开采成本大大降低,也使投资者实现效益最大化”,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文瑞曾这样概述“工厂化”作业的特点。

在北美市场,“工厂化”作业已十分成熟。而在国内,布井模式经验缺乏、井场面积小、作业缺乏连续性是横亘在行业面前最难逾越的“三座大山”。

以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所在省四川为例,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7.46%,除四川盆地底部的平原和丘陵外,大部分地区岭谷高差均在500米以上。井场环境更是错综复杂,普遍作业面积只有900平方米,这与北美大平原井场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别。

不过,实现“工厂化”作业是商业开发页岩气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我国页岩气产量目标的最佳路径。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日前在重庆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实地调研座谈会上,提出的第一条要求即是“继续加强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发挥引领作用,尽快实现页岩气规模化、“工厂化”生产。

“在国内的页岩气井场,同时进行30多口井的作业是非常不现实的,整个山头削平也做不到,同时进行6-10口井的作业已经是极限了”,杰瑞集团技术中心研发主任崔日哲对记者分析说,因此,各个油服公司都必须要研发出“中国式”的工厂化解决方案才能适应中国的页岩气开发。

在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进行国内首次页岩气开发“工厂化”作业时,中石油就同时选用了国内外多家乙方公司的设备和服务。在施工前期,中石油川庆钻探公司进行通井作业的连续油管车为油田增产设备巨头杰瑞集团所生产;在“工厂化”压裂作业过程中,其选用了1台哈里伯顿混砂车和1台杰瑞混砂车交替进行混砂施工、10台哈里伯顿压裂车与11台杰瑞2000型压裂车共同压裂的作业方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页岩气开发查看更多>油服查看更多>页岩气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