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清洁能源:中国需抓住机会

2014-01-13 13:46来源:能源评论关键词:清洁能源第三次工业革命可再生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3年12月13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这表明,环境和能源资源问题已经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在人类即将迈入第三次工业革命引发的生态文明进程中,中国必须要奋起领航,中国的能源行业也应充分利用市场需求和产业优势,致力于占领本轮竞争的制高点。

第三次工业革命本质是能源革命

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从制造业角度来看,有人认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自动化生产线,第三次工业革命是3D打印、柔性制造。也有人说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新能源、新材料和生命科学,还有人觉得信息技术本身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现在应该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说法很多。

里夫金判断的科学性就在于,他认为每一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是能源的革命。能源革命是工业革命的推进动力,其他的技术发展和突破则是工业革命所伴生的结果。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是蒸汽机的发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是电能和内燃机的使用。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来取代化石能源为标志,它用一种可持续的能源体系来取代不可持续的能源体系,是一种新的革命。

总之,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本质是一种能源的革命,就是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来取代化石能源,这是它的本质。至于其它的比如信息革命、智能化网络,都是伴生的东西。

深刻改变人类发展理念

第三次工业的影响很深远,它将促进人类社会形态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带来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发展理念和消费观念的重大变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进步是,劳动生产率由于能源的利用形式的变化而大幅度提高。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目标不完全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还要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由于分散的新能源可以通过智能电网进行整合、分配,未来能源的生产也会更加分散化和扁平化。数字化制造、3D打印技术的出现,使得消费方式更分散化和个性化,而不是大规模批量制造自动生产线同质化生产。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调整则带来人类社会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根本变革。

首先是发展观念的转变。人类社会发展不再无节制地去追求物质的享受,不再去片面追求个人财富的无限增长,而是更多追求公共环境的空间和公共资产,消费也更加个性化和并倾向于高层次的精神消费,比如安静的环境、清洁的空气等,而不是无节制地去占有物质财富和奢侈消费。

合作意识也将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在全球开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前开放的互联网也使得获取、交换知识、商品和财富非常便利,还可以通过新型商业模式如租赁、分时共享等分离所有权和使用权,这种新型网络分享的观念也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和共享,促进集体利益的思维方式以及与生态文明向适应的思想观念形成和发展。

支撑工业革命、工业文明的是GDP挂帅的经济增长。支撑生态文明的就不完全是经济指标,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指标。这会对传统以追求生产效率和消费最大化为核心,并以GDP衡量经济产出价值的工业文明经济学理论提出挑战,会促进新型生态文明相关理论和指标的不断完善,最终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清洁能源查看更多>第三次工业革命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