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水电水力发电访谈正文

水电开发与鱼类保护系列报道 “梯级电站建设不要过密”

2014-01-15 10:46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水电开发梯级电站电站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陈毅峰:不同江段,不同种类都有区别,不能一概而论。源头主要是放生太多外来物种入侵,兴建电站的破坏略少;上游金沙江段电站建设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下游过度捕捞的影响比较大。

“生态调度和分层取水

都是进步,但改善太慢”

记者:我们现在在修建水电站的时候,都会设鱼类增殖放流站,您认为这样的举措有助于保护吗?

陈毅峰:说实话帮助有限,都是从部门利益出发。我们在做环境影响评价的时候,都是对单个电站进行评价,没有完整地从整个流域的角度去进行,鱼类的分布往往有个范围。再说,光一个电站就涉及到几十种甚至上百种鱼类,能不能都进行保护是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的。首先从技术层面上来讲不能实现;其次电站从利益出发,会挑选主要的几种。至于放多少种,都是他们说了算,没有让社会参与监督。

记者:现在修水电站,也有了生态调度和分层取水,这些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起作用?

陈毅峰:应该说,生态调度和分层取水是一个进步,但是效果至少要等几年以后去评价。比如人造洪峰,对单个电站是有用的,但是水电站密集之后就没有用了。一些产漂流性卵的鱼类,只有在流水性环境里卵才能漂流,鱼卵在顺水漂浮的过程中发育成鱼苗。如果变成静水环境,就会直接沉到水底憋死了。单个电站人造洪峰,如果下游畅通无阻,漂流性卵可以在一个礼拜到10天的时间内漂400-500公里孵化成小鱼苗。三峡公司在进行生态调度后,四大家鱼的产卵量的确有所增加。70年代以前,我们每年从长江里面捕捞上来的四大家鱼鱼苗达到300亿尾,原来四大家鱼人工繁殖的种子资源都是从长江捕捞上去的。现在呢,天然捕捞量不超过10万吨,反而还要每年往里头放鱼苗。你想象一下这个对比,改善得太慢了。鱼苗漂流下来以后,要到一个地方去育肥,就是长大。原来沿江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湖泊,现在有几个?下游通江湖泊不连通了。

记者:会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对某一种鱼类采取的措施却会对另外一种鱼类造成负面影响?

陈毅峰: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各种鱼类在长江里共同生活了不是十年八年,而是上千年上万年了。人类活动把它们共同生活的环境破坏了,想要重新去恢复成它们又能和谐共处的状态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尽量不要让它们灭绝。

记者:我们说了这么多保护的话,保护这些鱼类资源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陈毅峰:生物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些为人类提供蛋白质的鱼类,归根结底都是来自大自然的。虽然有些种类人工养殖成功了,但是相对于自然界的存在都是小群体的繁殖,还是必须有野生的物种。物种的基因资源和存在是通过进化来的,人类利用这些家养生物,还是必须要有野生的种子资源作为补充。生物多样性要进一步维持,必须有野生种群。

记者:国外有没有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开发查看更多>梯级电站查看更多>电站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