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2013年中东地缘政治与油气形势分析

2014-02-11 11:05来源:中国石油报关键词:天然气开发能源安全美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当今,石油仍是多数国家的主要能源。80%的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分布在中东、非洲、欧亚和北美,而近80%的世界消费集中于北美、欧洲和亚太。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及其分布、消费重心的错位,使得国际关系及能源安全等受到普遍重视。2013年,国际地缘政治矛盾依然错综复杂,且多集中于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局部冲突加剧,对中国石油进口安全形成了挑战,我们需认真研究、分析和应对。

阿拉伯国家油气资源丰富,其原油产量约占全球的35%,石油出口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是世界石油的主要供应源地。在地中海东部水域,2013年天然气勘探成果显著,可采储量大幅增加,受益国涉及埃及、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塞浦路斯和欧盟等。据2013年11月埃及天然气控股公司资料,英国石油公司(BP)在杜姆亚(Dumyat)之北75公里的海上尼罗河三角洲深水处发现巨型天然气田,预计储量可达1.2万亿立方米。此外,黎凡特盆地(LevantBasin)发现了巨大天然气田,开发前景极为乐观。但阿拉伯地区缺乏政治、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阿拉伯面临着人口、就业、宗教、种族等问题。自2010年年末以来,埃及、利比亚等国发生了政权更迭,“阿拉伯之春”不断蔓延,其对国际能源安全和石油市场具有直接影响,是2013年国际石油供应和市场动荡因素之一,也是危及中国能源安全的因素之一。

2013年埃及持续动荡,年末穆斯林兄弟会遭禁,政治派别和解仍路漫漫,全国通过、履行新宪法等程序尚待时日。埃及局势对于地中海东部海上天然气勘探开发将产生不利影响。叙利亚武装冲突曾持续升级,虽在俄罗斯调停下交出化学武器,使得西方顿失武装打击把柄,但动荡的局势仍将长期持续,不利于叙利亚海上石油勘探开发。巴以真正和解仍路漫漫,以色列似无暇顾及其近海的石油开发。

利比亚自2011年3月至9月爆发战争,石油生产能力下降,至今仍影响着2013年欧洲轻质原油的供应。由于利比亚局势动荡,中国来自利比亚的原油进口量由2010年的737万吨锐减至2011年的259万吨,降幅达到64.8%。或掣肘于中利双边关系深层次的问题以及利比亚内部派系间斗争,2013年利比亚对中国的石油出口仍有所恢复增长。

伊拉克是重要的油气资源国,未来石油产能仍可大幅度提高。但伊拉克的石油出口至今仍受内在、外在区域性复杂因素影响。在其内,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宗教矛盾问题,伊拉克库尔德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种族矛盾问题等,短期内可缓和,长期却难以平静。在其外,影响因素就更为复杂,伊拉克石油供应受伊朗问题、叙利亚问题以及以色列问题影响。2013年,伊拉克爆炸声持续不断,影响了石油生产、出口。

美国是阿拉伯地区主要影响力量。近年来,随着页岩气(油)开发在美国获得突破,美国已有能力大幅降低对中东石油的依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了中东的不稳定性。美国虽仍是阿拉伯地区局势的主导者,但政治热情似有所下降。2013年,美国国务卿克里虽多次访问中东,但仅旨在安抚盟友因美国战略重点转移所引发的不安。

中国石油供应多年来依赖中东。2012年,中国从中东地区进口原油1.44亿吨,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额的53%;从整个阿拉伯地区进口量占中国总进口量的70%。虽然我国积极推进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但从现实看,短期内难有其他地区取代中东。因此,维护自阿拉伯地区石油进口安全就成为中国能源安全的着力点之一。

再看伊朗。在地缘政治层面,伊朗是宗教大国;在经济层面,伊朗实力列中东前茅;在资源层面,伊朗位于扎格罗斯前陆盆地(ZagrosForelandBasin)、波斯湾盆地等富油气藏带上,是世界主要油气资源国、生产和出口国,也是中东人口大国、文化古国。伊朗距我国西北地区较近。伊朗探明原油储量为216亿吨,2012年年产量1.75亿吨,出口0.85亿吨。涉及伊朗的地缘政治及军事举动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石油安全。

伊朗问题包括其核计划、石油出口、宗教问题等。其中,伊朗核计划背景复杂,既是伊朗大国情结的体现,也是伊朗和西方政治较量的反映。在外部,朝核问题、印巴核争端的结果,均使伊核计划受到鼓舞。在中东,伊核问题直接威胁到以色列的安全,威胁到美国军事基地安全。对以色列而言,一旦伊朗等拥有核武器,中东的战略平衡将不利于以色列。因此,以色列对与其邻近的伊斯兰国家拥有核武器零容忍,对叙利亚、伊拉克的核设施曾发动过“外科手术”式的打击。对于伊朗核计划,以色列也做好了包括空袭在内的多种应对准备。在政治层面,伊朗以其影响力支持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支持黎巴嫩的真主党、巴勒斯坦的哈马斯,支持沙特、巴林、伊拉克等国伊斯兰什叶派。因此,西方对伊朗核计划态度强硬,双方矛盾难轻易化解。2013年年末,伊朗核问题接近于和解,主要是由于伊朗新领导人对西方持有开放、宽松的态度,奥巴马总统等应答及时、乐观,但未来仍变数多多。

近年来,伊朗因核问题遭国际制裁。2012年年末以来,中国持续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2013年中国从伊朗进口石油约2800万吨,2014年或可达3500万吨,这将取决于伊核问题解决前景。显然,当前大国之间、大国与伊朗之间的政治对话与合作,是中东和平的可靠保证,是我国在伊朗石油利益的保障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地区稳定的外部条件之一。

2014年,世界局势总体较2013年安稳,但局部有动荡。阿拉伯地区仍动荡多发。伊朗核问题趋于和解,但前进中仍有徘徊、折返。伊拉克渐趋于稳定、有序,但安全风险依然存在。叙利亚较难预料。

推测2015年至2020年,世界总体局势较为安稳,局部仍错综复杂。我国本土常规原油产量仍将保持在2.1亿吨左右,预计进口量约为3.1亿吨至4.2亿吨,进口压力持续加大。中国的某些对外政策似已对海外能源安全保障力量的建设形成制约,使得中国在局部地区的地缘政治冲突中难展身手,或进一步影响到中国外在的石油利益。石油进口安全对于外交战略而言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作者:岳来群为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天然气开发查看更多>能源安全查看更多>美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