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煤层气开发:勘探失误的恶性循环

2014-02-17 09:20来源:《能源》武魏楠关键词:煤层气开发水力压裂法煤层气产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勘探失误的恶性循环

“煤层气的开采是一个有别于常规天然气的全新系统。然而整个系统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面临着缺乏适用性技术的问题。”中石油勘探研究院廊坊分院煤层气研究所专家鲍清英对《能源》杂志记者说道。

资源评价、钻井。这两者是煤层气勘探过程中最核心的步骤。勘探开发的结果直接决定了煤层气企业对上游开采的投资,而勘探评价的结果更是直接决定了企业投资回报的最终结果。

就是在这样一个决定企业战略投资效果的环节上,国内相应技术的缺失,给企业的煤层气开发计划带来了直接的负面效果。

在勘探阶段,煤层气井取芯钻进目前多采用绳索取芯钻进技术,基本上可满足国内中、高煤阶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需求。但是,低煤阶煤储层吸附能力弱,游离气比例相对较高,目前的取芯钻进技术通常导致煤层含气量测试结果失真,影响到对煤层气资源的客观评价。

而我国煤层气资源量有将近一半属于低煤阶煤层气。“因为不同煤层的吸附性不一样。吸附性越强,如果按现在的常规技术,它到达井口展示的量就越小。你比如煤阶越高,它吸附性越强,影响力就越小。煤阶越低,它这个量相对比例比较大。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储量相对估计不准的情况。”鲍清英解释道。

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的沁水盆地足以称得上是煤层气开发典范的地区。但是即便是这里,也需要面对煤层气井里面各种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气井下的气流并不如游离气气井下的气流稳定。其运动的方向和流量还都不是非常规律。”

气井的稳产与否直接决定了一口钻井、乃至整个井网区域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则直接决定了一个煤层气企业的生死存亡。

井网区域的布局是资源勘探评价之外,煤层气企业另一大重要的勘探准备工作。井网布局直接决定了未来整个井网区域的采收率。这其中包括:布井、井网、井型、排采工艺、以及这些技术支持下的单井产量测算等等。

“这些工作是以前期准备为主的。如果没有很好的测算,井间距大了,尽管生产年限延长了,但是单井产量就会很低,没有经济效益。如果井间距过小,单井产量很容易上去,但是生产年限被压缩了,还是不能收回成本。”

对上游资源的勘探正在成长为整个油气行业中,所有油气企业争相抢夺的最核心领域。然而中国的煤层气企业却在这一环节中遭遇到了尴尬的技术瓶颈。对资源评价和前期布井工作的不完善往往会直接导致煤层气企业的投资失败,反过头来又影响到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对煤层气上游资源勘探的投入。

这种恶性循环带来的恶果就是煤层气上游勘探的投入越来越少,煤层气的产出也就一直逡巡不前。不过更令人担忧的是,国内对于采排和增产技术的不足,很可能会导致现有煤层气井产量受到更为直接的影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层气开发查看更多>水力压裂法查看更多>煤层气产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