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能源石油市场正文

增储上产,油气行业怎么干

2024-07-25 09:08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关键词:油气油气市场油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油气市场研报(2024年7月)

(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 作者:杨永明)

焦点月评

增储上产,油气行业怎么干

市场供需

  • 国际油价受市场基本面影响波动较大

  • 飓风高发引市场关注,但对天然气供需影响有限

  • 国内油气生产平稳增长

行业资讯

  • 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

  • 油气开发取得积极进展

  • 东南地区再添天然气大动脉

  • 西南地区最大地面储气调峰基地一期投产

  • 俄气将于2027年通过远东线对华出口天然气

  • 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年内第七涨

企业动态

  • 中国石油入局核聚变

  • 中国石化开展“万站沐光”行动

行业政策

加强重要能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

焦点月评

增储上产,油气行业怎么干

7月10日,国家能源局在北京组织召开2024年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部署要求,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分析当前面临形势,对重点工作任务再动员、再部署,鼓足干劲,乘势而上,确保完成“十四五”后两年油气产储量目标任务,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从2019年起,这已是国家能源局第六次召开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在2019年5月召开的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上,国家能源局提出了“我国石油企业要落实增储上产主体责任,完成2019—2025年七年行动方案”的工作要求。6年来,全国能源系统及油气企业坚决实施“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七年行动计划”,从规划引领、投资落实、体制改革、绿色低碳转型、协调服务等方面推进油气增储上产。勘探新发现一批亿吨级、千亿方级大型油气田,呈现了高位增储的良好态势。挺进深地深海,推动大庆、胜利等老油气田产量硬稳定,页岩油、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实现新突破,油气行业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强化自主装备制造研发,油气稳产增产成效逐步显现。原油产量由1.89亿吨提升到2.09亿吨,天然气产量由1602亿立方米提升至2324亿立方米,连续7年增产百亿立方米以上,油气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转型发展动力持续增强,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此次会上发布的《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发展报告2024》显示,2018年以来,油气上游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年平均投资超过3500亿元,较2018年增加47%。同时,通过大力推广长水平井、大井丛平台式集约化建产等新技术,在年均新钻开发井数较2018年下降27%的情况下,实现了产能规模大幅增加,年均新建油、气产能分别为2018年的1.26倍、1.63倍,为中国油气探明储量持续高位增长、原油产量回升、天然气快速上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10年来,我国油气企业坚持风险勘探、集中勘探与精细勘探并重,在常规油气、页岩油气及海域勘探中取得多项重大发现,形成了新的储量增长高峰期。石油勘探聚焦深层、非常规、海域、新区等多领域。天然气勘探在陆上重点气区及海域获多项突破。其中,页岩气实现跨越式发展,产量从2014年的12亿立方米增长到2023年的250亿立方米左右;煤层气产量增长势头良好,上产领域从中浅层逐步向深层推进。10年来,海域新增探明油气储量接近过去30年总和,先后发现渤中26-6、垦利10-2等亿吨级油田和渤中19-6、陵水17-2(深海一号)等千亿立方米级气田,储量基础进一步夯实。特别是2018年以来,原油产量增长超过1300万吨,占全国原油增量的60%以上。

今年上半年,国内油气田增储上产继续发力。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1.07亿吨,同比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天然气产量1236亿立方米,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6.0%。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2024年全国能源生产总量要达到49.8亿吨标准煤左右。其中,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天然气保持快速上产态势。为此,油气行业要强化责任担当,持续提升自主供应能力。

此次会议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油气增储上产的关键环节,采取有力举措持续推进。要坚持规划先行,扎实做好顶层设计,着眼于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和油气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科学谋划油气勘探开发布局及任务。要聚焦重点盆地,加大资金和工作量投入强度,强化科技攻关力度,集中立体勘探,规模高效建产,加快建立油气勘探开发基地。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持续开展“两深一非一老”四大领域攻坚战,加快突破万米级深地、千米级深水、纳米级非常规和老油气田高效开发关键理论与技术难题。要高质量推进油气勘探开发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努力激发骨干油气企业内生动力和竞争性环节市场活力。要加快绿色转型,坚持因地制宜、多元融合,系统推动油气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加快CCUS产业化发展,推动油气勘探开发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市场供需

国际油价受市场基本面影响波动较大

近期,地缘风险出现改善、石油库存增加,以及中国原油进口与加工量减少引发市场投资者对能源需求前景的担忧,多种因素导致油价承压,国际油价整体震荡走低。供应侧,近日全球石油库存有所增加,除欧洲外,所有主要贸易中心的石油和成品油库存总量均呈上升趋势。石油库存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油价走势。需求侧,在国际市场,除汽油需求表现较好外,其他产品需求表现仍疲软。在国内市场,进入7月旅游旺季,受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影响,国内汽油消费低于预期,同时柴油仍处季节性淡季。渤海湾炼厂沿海贸易有所降温,汽油成交有所下滑,但柴油价格处于低位,贸易商补货适度增加,船单成交量上涨。截至7月22日,7月汽、柴油裂解利润环比分别下滑2.5美元/桶和3.5美元/桶。总的来说,国内外市场成品油需求表现低于预期,国际油价受基本面影响波动较大。

从消息面看,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近日表示,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寻求的长期停火就在眼前。据国贸期货研报,随着中东不稳定局势逐步缓和,市场对中东地区供应中断的担忧有所缓解,油价盘面风险溢价逐渐被挤出。7月22日,受美元指数从近两个月低位反弹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跌至近一个月以来低位。其中,WTI原油期货价格报收于78.40美元/桶,下跌0.24美元,跌幅0.31%;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报收于82.40美元/桶,下跌0.23美元,跌幅0.28%。

飓风高发引市场关注,但对天然气供需影响有限

进入7月,天然气市场密切关注的主要因素是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的飓风“贝丽尔”。7月8日,飓风“贝丽尔”登陆美国得克萨斯州,并带来大风降雨,后在内陆移动时减弱。为应对飓风的到来,位于美国墨西哥湾的自由港LNG出口终端于7月7日提前关停,产能利用率降为0,但美国其他7个LNG工厂此次未受到飓风影响。随着飓风相关风险减弱,主要交易中心的天然气价格全面下跌。欧洲TTF天然气价格从7月2日的33.685欧元/兆瓦时跌至7月9日的31.335欧元/兆瓦时,下跌7%;同一时期,亚洲现货LNG价格从12.5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跌至12.36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下跌1.6%。原因也包括市场对亚洲天然气需求预期普遍减弱,尽管北亚遭热浪袭击,但需求预期尚未转化为该地区进口商的实际购买操作。各大市场供应健康和库存充足也压低了天然气价格。

2024年上半年,全球天然气市场保持相对宽松。亚洲和欧洲的现货天然气价格在2024年第一季度跌至俄乌冲突前的水平,而美国HH现货价格暴跌至数十年来的低点。下半年,按照传统惯例,亚洲将在三季度下旬进入冬季的补库阶段,采买LNG需求增加。另外,俄罗斯—乌克兰天然气过境协议或于2024年底结束,欧洲LNG采购增加,也将带动亚洲积极补库。综合基本面因素,全球主要市场天然气价格或震荡上扬。金联创预计,欧洲TTF现货价格或介于7~1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美国HH现货价格介于1.7~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东北亚LNG到岸价格将介于9~1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之间。

国内油气生产平稳增长

2024年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6月能源生产情况。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油、天然气生产平稳增长。

原油生产增速加快。6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1795万吨,同比增长2.4%,增速比5月份加快1.8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9.8万吨。进口原油4645万吨,同比下降10.7%。1—6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10705万吨,同比增长1.9%。进口原油27548万吨,同比下降2.3%。

原油加工有所下降。6月份,规上工业原油加工量5832万吨,同比下降3.7%,降幅比5月份扩大1.9个百分点;日均加工194.4万吨。1—6月份,规上工业原油加工量36009万吨,同比下降0.4%。

天然气生产加快。6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20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6%,增速比5月份加快3.3个百分点;日均产量6.7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1043万吨,同比增长0.9%。1—6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123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0%。进口天然气6465万吨,同比增长14.3%。

行业资讯

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

北部湾盆地获高产油气井。7月3日,中国石化发布消息称,中国石化部署在南海北部湾盆地涠西探区的海3斜井测试获高产工业油气流,折算日产原油738立方米,天然气28万立方米,油气当量达1010立方米,创北部湾海中凹陷油气日产最高纪录。该井突破证实了涠西探区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潜力,对涠洲油田进一步扩大增储建产规模提供了有力支撑。北部湾盆地是我国沿海六大含油盆地之一,油气资源丰富。此前,中国石化在北部湾盆地涠洲油田取得突破,储量达到千万吨级,目前正处于产能建设阶段。

河南获亿吨级油气发现。7月3日,从中原油田获悉,该油田在东濮凹陷葛岗集洼陷带部署实施的马3001斜井,压后试油获高产工业油气流,日产油量高达62.8立方米,日产气量达4.32万立方米,油气当量106.0立方米,实现了油气产量双突破。据了解,东濮凹陷葛岗集洼陷带,属于地质构造上的概念,应对的是鲁豫交界处。而中原油田正位于东濮凹陷之上,过去,受限于工程技术、产业技术等难题,这里的部分油气资源难以获得规模勘探开发。现在,随着中原油田科技攻关“加速度”,东濮凹陷的勘探新突破、难动用储量开发等成果越来越多。在葛岗集洼陷带部署实施的马3001斜井,就是“老油区”挖潜增效的新成果。初步评估葛岗集洼陷带的石油资源量达1.1亿吨,具有较大勘探潜力,有望形成千万吨级油气资源开发区域。这也是继三门峡盆地亿吨级油气发现之后,河南再次发现亿吨级大型油气田。

渤海油田获重大勘探突破。7月15日,中国海油宣布,在渤海中生界潜山勘探领域获重大突破。龙口7-1油气田位于渤海东部海域,平均水深约26米。发现井龙口7-1-1共钻遇油气层约76米,完钻井深约4400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天然气近百万立方米,日产原油约210立方米,创造了渤海油田天然气测试产能的最高纪录。近年来,渤海油田持续在中深层变质岩潜山获得重大发现。本次中生界火山岩的成功钻探,不仅展示了渤海中生界火山岩广阔的勘探前景,也进一步表明公司在中深层勘探认识与技术上的重要突破,对中国海上类似领域的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油气开发取得积极进展

我国最大页岩气生产基地产气突破800亿立方米。截至6月28日,我国最大的页岩气生产基地——中国石油川南页岩气田累计产气801.9亿立方米,成为目前中国首个累产气突破800亿立方米的页岩气田。800亿立方米天然气如果全部转化成热能,相当于8个三峡电站同期发电量产生的总热量。川南页岩气田主要分布在四川内江、自贡、宜宾、泸州和重庆渝西等地区,是中国页岩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中国石油在川南页岩气田中深层已建成国内首个“万亿方储量、百亿方产量”页岩气田,正建设深层第二个百亿方产量页岩气田,新层系正评价准备第三个百亿方产量页岩气田。到2025年底,中国石油川南页岩气田年产量预计将超过180亿立方米,预计约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8%。

我国首个海上超深大位移井全面投产。6月28日,中国海油对外宣布,由我国自主开发的首个海上超深大位移井项目——恩平21-4油田在珠江口盆地全面投产,日产轻质原油可达740吨。我国南海东部海域含油气边际构造上百个,油气储量丰富。大位移井技术是有效开发动用海上边际油田储量的利器,采用大位移井技术可节省40%左右的投资费用,这使得一些原来被视为“鸡肋”的油田重新具备了开采的价值,该技术可扩增南海东部边际油田储量超5000万吨。

我国首个海上全方位绿色设计油田投产。7月1日,中国海油对外宣布,我国首个海上全方位绿色设计油田、北部湾首个海上油田岸电项目——乌石23-5油田群开发项目顺利投产。该项目为原油处理站、液化天然气站、液化石油气站、生产水站、变电站、5G基站“六站合一”,生产水全流程零排放,成为中国海上油田绿色开发的新样板,为我国能源行业向低碳化、绿色化转型提供示范。

东南地区再添天然气大动脉

7月9日,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漳州液化天然气外输管道工程,全线正式投产运行,年输气量约42亿立方米,标志着我国东南地区天然气供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漳州液化天然气外输管道工程,全长123千米,起自漳州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与海西管网和西三线东段管道连通,每年可将来自海上约42亿立方米天然气输送到全国骨干油气管网,为福建省内市场供气的同时,为江西、湖南等周边省份地区提供部分调峰和应急保供气源。

目前,我国天然气骨干管道系统已经基本成型,形成了以西气东输、陕京系统、川气东送、中缅管道和中俄东线为主的骨干管网系统,总里程超过5万千米,每年输气能力超过3200亿立方米。此外,2024年为我国天然气干线管道投产大年,西三线中段中卫—枣阳段、西四线吐鲁番—中卫段、中俄东线南段南通—甪直段、海西管网二期福州—三明段等均计划年内投入使用,预计新增干线及支线管道长度约4000千米。

西南地区最大地面储气调峰基地一期投产

6月28日,遂宁储气调峰基地项目(一期)顺利投产出液,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产品质量稳定、系统参数正常,标志着西南地区最大地面储气调峰基地一期项目成功投产。

遂宁储气调峰基地项目是四川省首个正式开工建设的储气调峰基地项目,也是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的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川中及成渝地区天然气应急储备能力,补助储气调峰能力不足短板,有效落实民生用气应急保障责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项目分二期规划建设,目前建设第一期,内容为:新建1座3万立方米的LNG双金属全包容罐、1套气化设施、1列天然气液化系统及相应的生产辅助设施和公用工程等。

俄气将于2027年通过远东线对华出口天然气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近期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下称俄气)总裁米勒表示,该公司正在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系统性地增加对中国的天然气供应,将在2025年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的水平。从2027年开始,俄气将通过“远东管道”每年对华输送100亿立方米天然气,伴随着“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和“远东管道”满负荷运行,俄罗斯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

“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所属的天然气管道项目,沿途经过伊尔库茨克州、萨哈共和国和阿穆尔州等3个俄联邦主体,直达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中俄边境,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共同构成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该管道于2022年12月21日全线贯通。2023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出口了227亿立方米天然气。按照计划,“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将在2025年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出口能力。2022年初,中俄签署关于经远东线运输天然气长期协议。天然气管道满负荷运转后,俄罗斯经管道对华的天然气供应量将增加100亿立方米,总计将达到每年480亿立方米。

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年内第七涨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4年7月11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110元、105元。本次调价折合成升价,92号汽油、95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均上调0.09元。以油箱容量50升的普通私家车计算,加满一箱油将多花4元左右。本轮是2024年第十四次调价,也是2024年的第七次上调。本次调价过后,2024年成品油调价呈现“七涨四跌三搁浅”的格局,整体涨多跌少。涨跌互抵后,年内汽、柴油标准品分别整体上涨700元/吨、675元/吨。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显示,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内(6月27日—7月10日),受消费增长、库存减少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上涨。

美国夏日出行旺季提振汽油消费,炼厂开工率增长,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截至7月5日当周,原油、汽油库存均超预期下降。墨西哥湾飓风过境,市场担忧区域内原油生产可能受损,对短期油价形成支撑。此外,俄乌冲突胶着,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之间持续交火,增加了原油的地缘政治风险溢价,也放大了市场对三季度供需关系偏紧的预期,投资机构纷纷上调今年油价预测值。多重因素影响下,国际油价上行至近3个月高位。

成品油下一轮调价窗口将在7月25日24时开启,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预计,短期内油价持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美国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增加至两年多来的高位、服务业活动指数和消费者信心下降,原油需求也将因此承压。巴以之间再次开启停火谈判,扰动原油市场的地缘政治因素将有所消减,也有利于油价稳定运行。

企业动态

中国石油入局核聚变

近期,中国石油入局核聚变领域。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下称聚变新能)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合肥科学岛控股有限公司,两者各自出资29亿元、持股比例均为20%。

核聚变能具备辐射小、无碳排、自限性等优势,被认为是人类终极清洁能源,业界对可控核聚变行业持有较为乐观的态度。近年来,核聚变产业链投资额明显增长。在中国石油加快绿色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昆仑资本出资聚变新能是在未来能源领域进行战略布局的具体体现。相关投资人表示,中国石油的投资,看似跨度很大,其实是央企投资国家重点战略的一步,也是作为耐心资本,对核聚变领域的支持。


中国石化开展“万站沐光”行动

7月19日,中国石化宣布启动“万站沐光”行动,规划到2027年,在油气矿区、石油石化工业园区及加油站等新建设光伏站点约10000座,从布局集中式光伏发电等6方面支持培育光伏发电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拓展光伏发电应用场景,以推动新能源与传统油气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近年来,中国石化所属企业充分利用可用土地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推进风光“绿电”与传统业务相融合。胜利油田在营二井区域建成“风、光、热、储+多源微网”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实现井区的碳中和;江汉油田在老油区清河采油厂建设的水上漂浮式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超310万千瓦时。炼化企业依托炼化基地,开展光伏项目建设,逐步实现绿电替代、绿氢炼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拥有300兆瓦光伏发电厂,利用“绿电”年可制“绿氢”2万吨,开创了绿氢炼化新发展路径;青岛炼化利用屋顶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截至6月底累计发电量超230万千瓦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销售企业已建成我国首座碳中和加油站,累计建成分布式光伏4283座,预计“十四五”末将实现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据了解,2023年,中国石化累计实现风光发电装机规模1932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量约为13.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00%,折标准煤约为16.2万吨。


行业政策

加强重要能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加强重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保供稳价。做好能源、重要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继续对煤炭进口实施零关税政策。夯实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完善矿业权出让收益征管政策。加强原材料产需对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衔接联动。加强市场监管,强化预期引导,促进大宗商品市场平稳运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