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技术正文

基于GIS的营配一体化系统

2014-02-18 10:48来源:EP电力信息化网关键词:GIS营配一体化电网信息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成果主要内容

2.1系统建设

系统遵循IEC-61970 CIM标准,在配网资源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建立了从10kV到380V电压等级的电网模型,并对设备台帐、图形数据、拓扑关系、营销用户档案等进行管理。基于GIS,系统实现了营销与客服管理、配网生产管理、配网工程管理、配网规划决策支持、综合停电管理、中低压供电可靠性在线分析与实时预测、“四分线损”管理、远程抄表与停复电等功能。

2.2数据普查

为配合系统建设,广州供电局对全局范围内的410余万用户、22649公里10kV线路、33489间10kV电房、62596个低压台区、96976公里低压线路进行了全面普查,建立了从10kV到380V的完整的基础数据平台。同时,通过工程资料电子化移的方式,将营销、配网基础数据的日常维护工作固化到配网工程竣工验收环节中,实现了基础数据的动态管理。

2.3制度建设

制定了《广州供电局营配一体化工作管理规定》、《广州供电局营配一体化工作考核办法》、《广州供电局营配一体化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定》,从制度上确保了营配一体化工作的高效、常态化运作。

2.4组织建设

为配合营配一体化项目的实施,在各区(市)供电局成立了信息维护班。信息维护班作为常设机构,负责区(市)局营配一体化系统的建设、推广与运维,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及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

3成果创新点及效益分析

基于GIS的营配一体化系统在统一的电网设备和客户信息模型、基础资料和拓扑关系的基础上,建设了一个统一的应用和数据服务平台,为供电可靠性管理、客户停电管理、线损四分管理、业扩报装辅助决策、配网建设规划等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系统的主要特点如下:

(1)建立了完整的营配一体化数据模型

系统遵循IEC-61970的CIM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配电网的低压部分进行了扩展,建立了从10kV到380V电压等级的电网模型,以GIS为平台对设备台帐、图形数据、拓扑关系、营销用户档案等进行有效管理,并通过中低压设备台帐和营销用户资料的结合,形成了完整的营配一体化数据模型,为线损四分管理、供电可靠性统计、提升客服水平等一体化业务的实现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采用准实时平台

系统通过准实时数据平台与计量自动化系统交互表计负荷信息、与配网自动化系统交互配网运行实时负荷信息、与EMS系统传递站内馈线负荷信息,实现配网运行业务与营销、自动化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解决大量的专业应用数据跨系统进行交互的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GIS查看更多>营配一体化查看更多>电网信息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