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运维访谈正文

破解电力EAM误区

2014-02-26 09:42来源:EP电力信息化网关键词:EAM电力信息化ERP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信息化在中国电力领域近10年的建设中,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接受和采纳了EAM的概念,这些企业覆盖了水电、火电、核电、燃气发电等所有类型电厂用户。与此同时,多家省级电网的生产管理也都以EAM管理系统为基础平台。由此可见,中国电力领域中一些重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深刻认识到资产管理给企业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各大电力公司,对EAM的认同并不落后于海外电力公司,欠缺的是行业最佳业务实践。对电力领域来讲,这也正是经济增长的空间所在。

龙兆康:EAM的概念来源于国外,在国外资产密集型企业,尤其是电力行业企业已经应用非常成熟,目前国内主流的EAM产品也是都是国外的产品。我国的资产密集型行业中,电力企业具有非常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同时也对设备资产管理有着强烈的需求,所以,电力企业成为EAM进入中国后第一批用户,目前,与其他行业相比,电力行业企业EAM的应用最为广泛和成熟。过去,EAM基本上是在电厂级单独应用实施,随着电力改革,厂网分离,新成立的5大发电集团都期望在整个集团内推行标准化管理,当然也包括信息化项目的标准化,多数发电集团将依据统一招标、试点实施、全面推广的方式实现EAM/ERP系统的应用实施。针对这样的情况,用友艾福斯也积极应对这种趋势,充分利用在电厂级EAM实施的成功经验,和成熟的面向多地点多组织的集团EAM解决方案,力争在将来的EAM市场中依然保持领先地位。

陈永清:根据长期的EAM市场调研和应用跟踪分析,EAM在国际电力领域已经得到了成功应用,而且得到了电力企业的广泛认同。与国内电力企业相比,国外电力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和信息化应用水平远远超过国内的一流企业。主要表现在资产投入大、装备水平高、设备可靠性程度高、维护管理的规范化程度高、基础性维护工作到位,非正常停机能够控制在预定范围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设备管理人员能够真正成为设备的主人,他们有权规划维护费用和日常工作,企业管理者和高层决策者的行政干预不多。

EAM系统在国外电力企业已经非常普及,而且非常简单实用,一般系统定位在设备资产的全过程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成为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平台和分析决策平台。目前,国外EAM的应用正在向以设备可靠性为中心、以预算控制和成本分析为主线的设备资产运营方向转变。国内电力企业推行EAM已有十几个年头了,但实际应用仍然停留在基础性设备维修工作管理和日常备品备件管理阶段。大部分用户引进国外EAM系统后进行不断的剪裁和二次开发,最终成为满足国内传统设备管理制度的电子化作业系统,并没有体现资产管理系统的核心思想和管理体系。国内的应用领域缺少一大批前期咨询和后期实施方面的专业人才。

随着国内电力企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大批用户的不断探索,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必将不断深入,特别是在以设备可靠性为中心的设备维护理念将会逐渐得到认同。

李鹏:目前在美国MRO的用户比较多,欧洲国家主要是德国BFS++、SAP和IFS用户比较多,南非的一些国家也采用本土的一些比较成熟的EAM软件,亚洲国家自主EAM软件开发比较落后,一般采用欧美的软件比较多,从趋势上看,传统的C/S程序向基于互联网应用的B/S过渡是主流,单一的EAM应用向业务紧密集成的EAM应用过渡是主流。可以说,中国电力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比较早,从90年代初开始,先是重硬轻软,到软硬并重,到现在的以软为主,偏重专业化管理软件的应用并重视软件集成,EAM软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其中,制约EAM应用发展的核心因素是电力企业的管理体制。没有电力企业管理体制的深入的变革需求,EAM就无法在企业生根发芽;没有EAM系统的成功应用,就很难有现代化的电力企业管理体制。因此,EAM的应用会不断随着电力企业的改革深入进行而快速发展,并最终替换掉当前电力企业普遍采用的MIS系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