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中国能源是否安全?

2014-02-28 11:28来源:财新《新世纪》关键词:能源安全能源消费能源结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上世纪50年代以来,油气逐步取代煤炭成为世界一次能源主导力量。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使发达国家认识到能源安全重要性。中国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遂将石油安全定为最重要的能源安全领域。

国内对能源安全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供应安全,认为油气对外依存度越高,越是受制于人,安全威胁也越大,战时将陷于缺油无气的被动局面。二是价格安全,认为国际油价波动受政治、金融等非供求因素影响较大,油价持续升高可能引发经济危机。三是通道安全,认为石油运输过度依赖马六甲海峡和其他热点地区,具有政治和安全上的风险。

总体上看,中国多年来形成的能源安全观赋予了石油、天然气较多的国家战略和地缘政治色彩,在能源安全与国家安全间建立起密切关联;主张尽可能提高能源自给水平,开辟多种石油天然气入境通道;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油气开发方面存在竞争和对立,应当“走出去”获取较多的海外资源。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优质能源供求矛盾、资源环境压力明显加剧,日益暴露出传统能源安全观的局限性。主要是重煤轻油思想制约了能源结构调整。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次能源仍然以煤为主,迟迟无法进入油气时代。不仅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还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灾难。

视油气为命脉的观点抑制了市场竞争,抬高了国内价格。将油气列为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只允许个别企业进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限制了多种所有制企业的进入。由于缺乏充分的市场竞争,油气价格长期由有关部门按成本加成的方法定价,而不是按市场供求关系定价,形成了油气单向涨价的格局。油气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美国因其价格下降带动了制造业发展和就业扩大,而中国则因油气高价格削弱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海外油气利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交往的回旋余地。世界上主要的油气资源都被发达国家瓜分完毕,中国作为后来者,只能到一些经济落后、政局不稳的国家参与开发。在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上,中国往往受油气利益的羁绊。而在海外开采的油气,大部分就地销售,并没有直接形成对国内的实物供给。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安全查看更多>能源消费查看更多>能源结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