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余热余压访谈正文

治理雾霾话节能

2014-03-04 10:41来源:中国网关键词:雾霾余热发电节能工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网:

雾霾的危害这么大,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包括天气、地形,还有人为的因素,可能人为因素占的比例更大一些吧?

戴彦德:

关于雾霾的成因,现在媒体上已经有大量的报道了,比如说汽车尾气的和工业发展的,当然也有时候说风怎么不来了,但不管怎么样,自然的气侯条件是难以改变它的,但根本还是我们人类的活动,这个原因就是我们的能源消费量这几年增长太快了,特别是煤炭的量。大概是2000年的时候我们才十几亿吨,去年达到了35.5亿吨,比2000年增加了接近两倍。煤炭量上去了以后,加上我们所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都买汽车了,这是把双刃剑,汽车上来了以后消费能源,大量地排放,所以,雾霾根本上还是和能源有关系,具体的成因应该和煤炭有关系,煤炭的消费量太大了。

彭国栋:

我们现在的雾霾空气污染高发,从去年到今年看主要在冬季比较多。根据汽车尾汽排放的增加和能源消耗的增加,主要是化石能源。冬季黄河以北或者是秦岭淮河以北的供热采暖的需求,所产生的对化石能源的消耗需求,对大气污染的“贡献”也是很大的。

戴彦德:

为什么在冬季,就是春节前后雾霾天气出现比较多,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分散式的供暖需求,这个对煤炭需求量非常大,再加上这个季节,风比较小,气压比较低,容易形成这种雾霾天气。

中国网:

很多网友说雾霾天气的出现与我国最近几十年快速的发展也有关系,经济发展造成了环境要付出代价,二位如何理解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呢?

戴彦德:

经济、能源、环境是有一定的关系,要发展经济必然要消费能源,消费能源就带来了两方面的污染:一是开采时候的生产破坏,二是使用能源时候必然要排放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反过来制约经济的发展。

在国外,能源、经济、环境这三个英文词的打头都是“E”,有人叫“3E”情结,经济发展消耗能源,能源消费引起环境污染,反过来制约经济的发展。

我们现在正处在这样一个阶段,过去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特别是跨入新世纪这十年,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增速太快了,我们用了10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程,我们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我国的经济发展高速的同时确实要付出环境代价。

戴彦德:

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们能源消费的增长可以说是超出了我们所有人的预料。原来我们想在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如果我们各方面节能工作做得好的话,那个时候我们能源的需求也可能是32亿吨标准煤,27亿吨或者是24亿吨标准煤,这是三个情景。大家看我们的现实,2010年我们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32.5亿吨标准煤,比十六大预测的结果提前到来了十年,还是预测情景的上限。

去年一年美国次贷危机还有欧洲政府债务危机的影响,我们的经济进入了下滑期,近两年经济是最近这些年增长幅度最低的年份,但去年和前年我们的能源消费依然增长了4%,每年增长接近约2亿吨标准煤,去年已经达到了37.6亿吨标准煤,直接往40亿跑了,所以,我们现在的能源消费现状是世界第一大国。

但我们面临的问题,包括能源和环境问题,还不是说现在这个量达到了高峰了,以后就可以降了,对于我们13.4亿人口的国家来说,能源消费水平还非常低。比如我们现在OECD(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这些国家,也就是说欧洲发达国家,他们的人均能耗现在是我们的2倍还多。

大家都知道我们新一届中央领导提出了我们的“中国梦”,“中国梦”就是包含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一个是2020年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二是在建国100周年的时候要使我们的社会发展达到当时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发展要达到现在欧洲的碧水蓝天,生活舒适,交通便利,社会和谐的这种社会景象,但这种社会景象是需要能源来支撑的,所以它的平均能耗都在4吨标准煤以上,而美国比较特殊,它在人均7吨标准煤以上,因为它是世界警察,一个大国,军事上也要大量的消耗能源。而中国泱泱大国,特别是过去十年经济快速增长,能源也上去了,但能源消耗水平很低。

我们今天要探讨这个问题,今天已经难以承受,但要实现这两个目标能源需求还要大幅度增加,这是一个大问题。这需要我们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要下决心,就像温总理提的“要发扬壮士断臂的精神”来解决我们的环境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雾霾查看更多>余热发电查看更多>节能工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