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余热余压访谈正文

治理雾霾话节能

2014-03-04 10:41来源:中国网关键词:雾霾余热发电节能工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戴彦德:

这是我们过去“十一五”期间节能的重要领域,而且在这个领域作为一家公司,他们开发的这个项目,我觉得对于社会来说,就像你刚才说了鹤壁市给你的评价,不亚于高铁的开通,就是因为这样的项目上来以后解决了民生问题,大家看旁边有一个电厂或者有一个钢铁厂,在所有的生产过程中都会排出一些余热,过去把这些余热资源都扔掉了,现在通过他们把这些余热资源回收起来,解决了城市的供暖问题,既不需要增加新资源的消耗,又解决了问题,所以,这是节能最好的项目,解决了民生问题。

关于这样的项目我也想说,刚才我提到了一个节能的潜力,我们能源消费总量20%的问题,这个潜力在全国来看还很大,往往一个城市需要有供暖需求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怎么上一个锅炉。其实按照他们现在干的这个,你首先考虑一下,周边有没有这样一个资源的利用。

当然有些余热资源,比如一个电厂建在深山里,离我们的居住区有几百公里,这样的余热资源得不到利用。像他们搞的是50公里以内就把余热资源利用过来,这样和技术进步有很大的关系。比如50公里的余热,那边是90度,过去没有很好的保温技术,你送到这头温度就大幅降低了,现在这些技术问题都解决了,就是50公里以内可以利用起来。所以,这样的资源还很多,钢铁厂是一个热过程,化工厂也是一个热过程。

中国网:

刚才您介绍了一些案例,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在整个过程中目前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呢?

彭国栋:

刚才给您介绍的两个案例,实际上是通过我们的余热余压回收实现了一个绿色能源需求,我们认为这既实现了节能减排又实现了大气污染治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但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感觉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资源配置问题。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在山东一个地方做调研的时候,一个区有用热需求,但它原来的热源已经满负荷运转了,隔壁一个区有大量的余热资源在闲置,怎样有效的把这种跨区资源进行再配置,这不是我们企业能解决的问题,这可能需要更高一级的政府来统一协调的。

中国网:

对这个问题戴所长您怎么看?

戴彦德:

我首先从他做的两个案例说起来,一个山东的案例,一个河南的案例是非常典型的,有一个数字非常震撼,山东的案例是节约了6万吨的标准煤,来解决城市和工业园区需要的热量问题,大家想一下这是过去的余热资源被浪费掉的,现在被挖掘出来了,如果没有被挖掘出来,这就要上一个新项目,这个新项目相当于过去一个小小的煤矿,一年6万吨,这种排放有多大!另外,刚才河南的这个项目也提到了,解决了民生问题,受到了领导的高度赞赏,所以,这进一步说明,我们在市场上挖掘的潜力是非常大的。

你刚才提到的一个区域里面有一个需求,另一个区域中有一个资源,如何进行两者对接的问题?你提到了需要上级来协调,大家知道在我们“十一五”期间取得了那么大的节能成效,就是我们对节能目标逐级分解,恐怕像你说的问题不是个案,很可能这个地方有一个资源,但在这个行政管辖区里没有利用的用户,但在隔壁区就有,这两个区域间怎么协调的问题,我觉得这个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当然这有一个节能意识问题,怎样增加节能环保的优化意识,让决策者和管理者知道这是好事,大家都来做。

彭国栋:

这只是一个方面,另外还有资源和需求不同管理体制的问题。比如我们城市的用热需求,一个工业园区对电、对热都有需求。比如我们这边也有热源,但往往这个热源是电厂或钢厂,这个企业可能是国企,但不是隶属于当地区划的领导能够协调的,有可能这个国企是省级企业,这样一个资源的配置,也是需要不同的部门和管理机构来共同认识的。

彭国栋:

实际上有些大型企业对这种余热资源的回收,一是没有这种节能的概念,二是它认为回收来的这些资源,从经济效益角度讲,对他们来说意义不是很大。所以,这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他们的管理体制,比如说电厂的改造,需要报批到最高管理机构去批。二是回收回来的热量,对于一个钢厂或者一个电厂每年几亿、十几亿甚至上百亿的收入来讲,这种余热资源对他们来说占比非常低,不是很感兴趣,但对节能这块来讲意义是很大了。

戴彦德:

你说的这块是非常到位的。我们说了节能是一个滴水成河的事情,但恰恰在我们很多领域中并不认为这一“滴”非常重要。比如北京有700多家三星级以上酒店,按照目前在酒店里的节能技术完全实施的话可以节约2到3个30千瓦的电站,就是在夏季高峰负荷期。但你和酒店的老板谈,咱们来搞节能还可以赚钱,他们可能不屑一顾,因为它的主营是怎么把客人拉过来,提高住宿率,把会议拉过来。所以,整个能量成本加起来看是一个大数,但在一个饭店来看成本非常低,并不一定重视。

所以,节能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已经颁布了推行原则,政府来主导,企业是主体,全民来参与,节能是完全靠市场来推动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一个领域,所以,政府来主导。节能目标国家有,分解到地方,地方有,再分解到逐级(单位),甚至我们各个行业又分解到所有的企业当中去,甚至这些宾馆饭店也有了这些指标,所以,还是你刚才说的节能目前面临的障碍问题,确实客观存在这些问题。

但你要说目前雾霾这么严重,未来的能源需求还要快速增长,所以,我们要把一些大的概念、大的问题,让我们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民众都要知道我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增加大家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非常重要。因为你和老百姓和决策者讨论这些数字的时候,有时候他们对这些数字并不感兴趣,就像你刚才说的这个例子和我刚才说的宾馆的例子。

中国网:

节能工程体系比较庞大,有的节能工程需要的资金也是比较多的,很多地方都对这块大笔的资金比较犯难,面对资金的问题,二位嘉宾有哪些好建议?怎么去解决呢?

彭国栋:

节能工程投资一般比较大,像我们在莱阳、在鹤壁的投资都是超过10亿级的投资,如果让一个县级或区级的地方政府专门投资到节能工程上不太可能,因为节能工程投资大、收益非常低、回收期非常长,一般一个项目都要经过十年、十几年的投资,所以,这也是制约我们现在节能减排发展的比较大的因素。

但这块从我们企业角度来讲,我们现在在推广我们节能减排工程时,我们采用的是多种灵活的投资方式。根据对方,比如说政府或者企业,如果它的财力很雄厚,我们可以用“BT”的方式,我们设计施工最后移交给他,这样来解决投资这段时间的资金问题。

第二种方式,如果是财力不是很雄厚,但又有余热资源可以利用,又有用户,我们可以对一个区域采取一个“BOT”的方式,热电改造、电力的改造、市政管网的施工和末端的施工都可以由我们企业出资来做,我们以特许经营的方式来完成这种投资,这样一来我们能够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余热余压回收的综合利用。二是实现了帮助政府解决民生工程投资的问题。三是我们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有投资、有收益,这样实现了三方的共赢,所以,我们可以采用BT和BOT两种方式。

第三种方式,也是戴所长原来从国外引进的一个方式EMC,合同能源管理。特别像我们这样的大厦,我们的机房可以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结合我们的新技术,给机房做这种节能。现在我们的节能技术,机房整个用的空调是给整个机房来降温,现在我们可以针对一个微环境,在机柜里做空调降温,只要保证机器的运转就行了。大的空间里,我们不用去管它,只要机柜内部形成一个微循环,保证你的机器正常的运营就行了,这也是一个节能的方式。这就是合同能源管理,我们根据你的节能的收益,你原来耗电多少,我们上了我们的工程以后,每年给你节约用电多少,我们来分享这种节约的效益,这也是一种方式,我们的方式都很灵活的,这样我们慢慢把多种投资模式结合起来,我们的节能减排环保工程应该还是能够比较快速的推广的。

戴彦德:

资金一直是困扰这个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国家在这方面还是出台了一些政策,在金融创新上也有一些支持。

比如现在在这个行业本身也有担保公司被引进来,一系列的金融产品,比如浦发银行有一系列的关于推进节能公司发展的一系列的节能产品,还有北京银行也有一些,都在创新。但总的来看节能这件事和传统的产业不一样,传统产业的边界线非常清楚,你上一个规模、产生一个产品、面向一个市场,你可以想象出来,但节能的不确定性非常大。像你刚才谈的这几个项目,还是正正经经边界线非常清楚,有一定规模的项目,应该说融资还不是很难。

我们回头说,现在大幅度的提高能源效率,潜力非常大,也是解决雾霾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但它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所以,从政策上国家拿钱出来支持这些项目,一方面你看一下,对于企业实施了节能项目,每一吨标准煤可以给你补250元钱;另外对于能源服务公司实施的项目,每一吨标准煤给你补300元钱,而且对这些公司还实施三免三减半。所以,国家在推动这些项目的财政激励政策,目前来看世界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雾霾查看更多>余热发电查看更多>节能工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