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余热余压访谈正文

治理雾霾话节能

2014-03-04 10:41来源:中国网关键词:雾霾余热发电节能工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网:

从企业家的角度,给我们分析一下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关系?

彭国栋:

去年有一本书比较热,叫做《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来反观一下我们的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发生了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我们发明了蒸汽机,发明了有线电话,蒸汽机就是我们现在最基础的煤炭的消耗。到第二次欧洲工业革命的时候发明了内燃机,后来我们的通讯技术,到现在我们出现了互联网通信技术,每一次工业革命实际上伴随能源,所以实际上是能源和通信的革命。

每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也是社会经济进步的一个标志,但是像欧洲这么多年走下来,欧洲的环境也是经历中国现在的这种高污染、高耗能,甚至到雾霾,原来伦敦就被叫做雾都,也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今天想到欧洲去看它的碧水蓝天,它也是经历过我们这个过程的,因为经济发展是绕不过这种能源消耗的,能源消耗要造成的就是有一个环境的污染。我们怎样在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和对环境污染的三者之间做到最优、最佳的平衡,这是未来的一个课题。

戴彦德:

所以,环境污染到今天的雾霾既有客观性,当然它不一定有必然性,如果解决得好也许就没有了。我们人均能源消费还这么低的情况下,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状况,当然和我们的资源禀赋也有关系,比如我们消耗这么多能源中65%以上的是煤炭,常规化石能源中煤炭、石油、天然气,过去我们说煤炭是黑色的金子,实际上煤炭在金子能源中是属于最脏的能源,除了它能提供能量之外,它还有硫、氮等其他的一些东西,燃烧效率低,所以和我们的资源禀赋条件也有关系。

如果我们消费这么多能源,如果我们和欧洲的能源结构是一样的,70%是石油和天然气,是清洁能源的话,这个情况也不会有了。所以,我们既要看到经济发展消费能源产生环境污染,在世界上看起来好像是一个通行的路子,虽然我们嘴上说不要先污染后治理,但每个国家都在走这条路。所以,只有我们分析好了这些问题,一次到位才能解决问题。所以,既有好像从全球来看的客观性,当然也有我们自己的这种资源禀赋条件,还有我们快速增长享受了所谓的工业文明,但要付出这种环境代价。

中国网:

全国各地针对雾霾制定出了很多政策,根据我国环境污染的不断变化,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也在不断的完善,在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中,有哪些针对节能减排方面的强制性要求呢?

戴彦德:

雾霾出现已经一年多了,中央和各个地区的部门都非常重视,从政策推动来治理雾霾是两个方面:一是长效机制的建立,二是应急措施。

比如连续几天的雾霾天气在京津冀已经实现了“关停并转”,有些企业已经让你关掉了或者减产了,这是应对当时的雾霾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但这些东西仅仅是是一时的事情,没有治本,要从根本上采取措施,就是长效机制了,长效机制就要找到它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分析根本的原因:一是能源结构中煤的比重太高了,二是能源利用效率太低了。

现在在国家能源规划里面,特别是最近颁布了一些规划里面,都有明确的应对大气污染的政策。当时在“十一五”规划里面就提出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可能下一步在有些地区已经明确提出未来五到十年煤炭减量的目标,具体的我记不清楚了,有京津冀、包括石家庄、山东城市群煤炭要减多少,都有明确的目标。

中国网:

刚才说到了要发展就需要能源,二位觉得如何在保障能源需求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减排和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呢?

戴彦德:

环境问题是在发展当中产生的,也必须通过发展来解决。我们不可能因为环境问题而停止我们的发展,尽管我们刚才说了,我们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6000美元,从经济总量上来看我们是世界第二,但我们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

大家知道,这些大国、强国他们的人均GDP都在几万美元,3万美元、4万美元,我们才6000美元,这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还是非常弱小的。所以,十八大报告里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使我们的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才能做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所以发展是硬道理这个战略思维时刻不能动摇,这段话是十八大报告里写的。要发展就需要能源,能源消费就带来环境污染问题,怎么解决?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提高能效。

对未来一段时间如何平衡发展和环境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一方面是发展模式上要进行转型。过去十年我们怎么发展的,我们一年出口70多亿双鞋,微波炉、电冰箱一半的产能出口,再就是计算机的壳子,计算机都是我们生产的,这些都是能源。不要看70亿双鞋,鞋帽是用什么生产的?就是用石油来生产的,石油来裂解生成乙烯、丙烯、丁二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来生产衣服、生产鞋子,都出口出去了。所以,首先是从我们发展模式上一定要改变,像国外那样,美国有一个好莱坞,印度有一个宝莱坞,文化创意赚钱,我们在这方面能不能做些文章。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雾霾查看更多>余热发电查看更多>节能工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