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释放改革红利环保怎么获益?

2014-03-12 13:35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李军 姚伊乐关键词:环境保护环保生态环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改革,箭在弦上。

“改革”一词不仅频频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而且作为主基调贯穿于两会期间。可以预期,改革将成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

改革,意在去旧革新。对于环境保护而言,“旧”蕴含着不当经济社会发展所付出的代价,“新”则旨在从改革中获得更多的制度红利。

可以预期的改革红利有哪些?

纵观几十年来社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作为社会个体,我们享受到了由社会发展所带来种种红利,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就我们的生态环境而言,却并没有获得多少由发展所带来的红利,相反,却因此付出了许多沉重的代价。

在频频出现的环境事件面前,单一的经济增长考核指标苍白无力。数据显示,我国已是世界上能源、钢铁、水泥等消耗量最大的国家。2013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37.5亿吨标准煤;十大流域的704个水质监测断面中,劣Ⅴ类水质断面占8.9%……污染物质流入河流,重金属集聚土壤,颗粒物飘于空中……发展面前,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严峻的环境形势面前,环境保护需要通过改革寻找红利。届时,环境将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贡献者,同时,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本也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获益者。

具体而言,环保可以预期的改革红利,究竟有哪些?

最高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最高法院环境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孙佑海认为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生态环保的管理体制科学合理,顺畅高效;二是改革后生态环保工作得到更多的人、财、物和科技支持;三是经过改革,真正实现环境状况好转的目标,不仅数据好看,而且广大人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天变蓝了,水变清了,可以吃上放心的食品,喝上清洁的水。”

有类似预期的,还有北京大学环境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世秋。她认为,如果中国的改革路径设置合理并能有效落实,除了可以扭转目前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外,还有望让自然资本存量有所恢复或增加的趋势。“这也将意味着民族长期发展的自然基础会得以保留,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生态服务流会得到持续不断的提供。”

“有效的改革,将有助于环境治理的结构和方式发生改变。” 张世秋认为,这些变革将体现为:环境善治理念的落实以及体现综合环境——社会绩效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管理方式、政府和企业以及公众的良性活动关系的构建。

哪些方面需要优先调整?

有了预期的目标,接下来便需要着手进行努力。那么,努力的方向在哪里?

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不能仅停留在针对一项具体的政策手段来进行改进,而是需要在政治结构、治理模式、管理理念、政策措施、法律手段,包括民众的消费行为在内的方方面面做出适时调整。

制度体系必须尽快完善

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来看环境问题,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问题。当前,我们需要从宏观战略层面切入,搞好顶层设计,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过程入手,制定和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形成激励与约束并举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在制度体系建立方面,孙佑海提出了他的看法:“我们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保护查看更多>环保查看更多>生态环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