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设备与材料企业正文

装备制造企业太重集团的创新图强之路

2014-04-04 11:54来源:新华网关键词:装备制造风电装备太重集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不创新,被淘汰;缺人才,难创新。高端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智力保障

轧机油膜轴承作为420多项“第一”中的一员,见证了技术之花“常开常盛”的不俗历史。

作为轧机的心脏部分,油膜轴承对于保证轧辊的低能耗、高精度运行,最终提升钢板精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工业中,钢板精度要求不断提高,对油膜轴承的要求也更加精细。

2013年3月,太重研制成功世界承载能力最大的轧机油膜轴承,其工作直径为1670mm、轴承工作长度为1452mm、单个轴承最大载荷为7247吨,即一对轴承载荷量可达14494吨。相关技术人员介绍,该轴承不仅在载荷量上是当今世界最大,而且在长度和直径上也是世界之最。

从上世纪50年代太重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套轧机油膜轴承到现在,太重一直保持着全球同类产品最高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并出口日本、德国等装备制造强国。

油膜轴承之“花”何以常开不败?奥秘就在于不断创新。

企业发展需要技术创新支撑,技术创新需要人才支撑。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智力保障。

源于这种认识,太重每年拿出年营业收入的5%、超过10亿元用于科技投入!

在太重,技术中心被称为 “特区”。即:政策上宽松,管理上自主,资金上倾斜。技术中心调整了内部体制机制,将原来按工艺分工的设计室整合重组为按产品分工的各类专业设计研究所,集中优势力量展开专题攻关。2013年度,技术中心在全国887家技术中心评价中位列第9位,排全国重型机械行业第一。

这种放眼世界、瞄准高端、宽松和谐、自由竞争的良好氛围,让太重高端人才的积淀日益丰厚,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智慧充分涌流、才能尽情发挥。

在起重机领域,太重技术中心的“三女侠”闻名全国。大姐李朗明,中国航天发射塔吊主要设计师,被总装备部负责人称赞 “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立了大功”;二姐顾翠云,设计完成了世界最大的桥式起重机——三峡工程1200吨起重设备以及我国首台核电环形起重机,是山西省“十大科技贡献杰出人物”;三姐阎少泉,亚洲最大480吨冶金起重机主任设计师,以一名普通科技工作者的身份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太重有着自己的 “功勋专家”“内部专家”“技术带头人”“青年能手”“优秀新人”——只要是技术中心的人,无论哪个年龄段、哪个领域都有对应的目标、对应的荣誉,更有实实在在的奖励:8万元至10万元的购车补助,每月500元至3000元的津贴,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重奖在科研和新产品开发上的突出贡献科技人员……

在技术人才培养机制上,太重义无反顾走到了同行前列。

以前是有什么人干什么事,现在是要干什么事就招什么人——太重在抓好自有人才培养的同时,还特别注意产学研结合,从外界引脑借智,聘请资深外籍专家驻厂工作。

李东,美籍越南裔焊接专家,2011年从美国P&H矿山设备公司引进,现任太重矿山设备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主要负责挖掘机焊接质量和管理。

“我不但要求他们这么做,我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李东说,有一次自己检查发现一件挖掘机斗杆上的焊接技术不过关,要求返工。工人按自己的经验据理力争,李东耐心讲原理、几番做试验,工人最终心服口服,认真按要求返了工。

李东在深入分析太重挖掘机产品后,为矿山设备分公司量身打造了“三步走”规划,目标很明确,就是让太重产品“迈向世界先进行列”。

未来3至5年,太重还将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引进10名国际级特聘专家,培育10名专业技术领军人才,造就100名经营管理创新人才和1000名高技能人才。这些人才,都将享受企业里相对应的最高经济、政治待遇。

一片肥沃的“人才洼地”可以耸起一座产品和市场的“珠穆朗玛峰”。成功的选人、育人、留人、用人、激励人机制,让技术人才的水平快速提高,并处在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这一切,无疑是太重快速发展最充裕坚实的智力保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装备制造查看更多>风电装备查看更多>太重集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