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报道正文

互联网浪潮来袭 供电企业该如何应对?

2014-04-10 08:41来源:能源 王宇飞关键词:供电企业电网规划电力体制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互联网正在改变整个经济生态,冲击包括金融、能源在内的各个产业。在互联网时代,供电企业应当如何应对?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渗透到社会的所有角落,信息传输的速度和效能都极大提升,也由此对传统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互联网削弱、消除了企业(商家)与客户间的信息鸿沟和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浪费,企业可以更加便捷、准确、清晰的定位客户、洞察客户的需求,客户也可以更方便的货比三家,找到最符合其需求、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和服务;互联网可以将零散但数量巨大的客户集合起来,将无序的众多个人行为转换为有序的集体行为,显著增强客户与企业(商家)的议价能力,之前的团购,现在的互联网金融都是这种影响下的成功实践。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这种“二元化效应”影响并不会使传统行业消亡,但会使拒绝互联网转型的传统企业在市场中逐渐被“边缘化”和“劳力化”,既无法分享由互联网应用消除了浪费或催生新需求而产生的那部分利润,且原有的利润、市场份额也会被不断蚕食,沦为提供基础服务、赚取微薄利润而投入甚多的底层劳力。这一点从越来越多品牌的线下实体店沦为试衣间和电信运营商对微信的畏惧已经可见一斑。

互联网浪潮来袭

对于供电企业而言,互联网的“二元化效应”影响同样存在,但由于供电企业的重资产、行政垄断和属地化运营的行业特征,尤其是电能难以存储、且依靠固定网络传输的特性,使其与其他传统行业相比在互联网浪潮前拥有更深、更宽的护城河,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抵御互联网的冲击。然而,一旦未来储能技术和监管政策发生变化,互联网必将会更加迅猛、快速地冲击供电企业这一传统行业中的“互联网蓝海”。

储能技术的进步首先将推动电动汽车的全面发展,使负荷移动且变化更多,冲击供电企业属地化运营模式;技术进一步发展后,市场上可能出现专门提供调频、应急供电服务的专业公司,利用移动储能设备,通过低谷充电、高峰放电来获取利润;储能技术发展到最优状态后,供电企业将需要转型为零售、物流企业。在这一系列发展过程中,互联网将起到“催化剂”和“放大器”的作用,一方面加速新型业务模式的发展,催生新的价值领域,另一方面也将引入更多、更有实力的市场参与者,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最近苹果、谷歌高调进入车联网市场就是一个信号,如果未来所有电动汽车的行驶、充电等行为信息都掌握在互联网巨头手中,并可被其引导,供电企业将很大程度上丧失电网规划、建设的主动权,调度运行也更加受制于人。

与技术发展相比,监管政策变化对供电企业的互联网冲击影响更大。由于行业门槛和专业性要求很高,输配分离、配售分离和大用户直购电等政策变化并不会显著增加互联网对供电企业的冲击,供电企业在技术、网络、人才方面的储备足以在相当长时间内抵御互联网的冲击。但真正影响巨大的是数据的开放和用户资源的整合,而这也是互联网的优势所在。在解决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的前提下,供电企业数据可以催生很多新的商业模式和价值领域。美国家庭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服务商Opower利用电表数据为超过2200万个家庭提供人性化能源管理服务,帮助他们节省费用,目前正在筹备IPO,估值超过4亿美元。

可以想象,一旦政策开放,已经改变了零售业,正在改变地产、金融、旅游、医药等行业的互联网巨头们必然不会放弃这一新兴领域。如果说数据开放只会影响供电企业的增值服务,用户资源整合则直接冲击供电企业现有的利润来源。试想如果通过互联网将千百万零散用户联合起立,引导其按照指令调整用电行为,足以形成一个庞大的“虚拟负荷”,直接影响电网的运行状态,并由此获取与供电企业的议价能力。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倡议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就可以看做是这种模式的试水,尽管这是一个公益活动,但其商业潜力和对供电企业的冲击是不容忽视的。

在互联网浪潮前,供电企业不可能独善其身,看看中移动在移动互联网前的彷徨、犹豫及至为打破OTT而付出的代价,就知道曾经的辉煌乃至市场统治都无法抵御模式更新的冲击。套用某位互联网大佬的话:“打败QQ的,绝不是另一个QQ”。真正会冲击中国电力企业的也绝不会是国内外的同行,也许是特斯拉(美国的高级电动汽车制造商),也许是阿里巴巴,更有可能是某个正在筹划退学或在领取救济的程序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供电企业查看更多>电网规划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