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水电水力发电技术正文

百问三峡(一)——三峡工程的由来

2014-04-22 08:4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三峡工程长江三峡三峡水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7、三峡工程经历了怎样漫长的论证?

由于三峡工程规模巨大、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和国家安全,所以必须审慎决策,因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三峡工程经历了40余年的漫长论证。

1953年2月,毛泽东提出"毕其功于一役",先修三峡水库的想法后,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他先后6次与有关部门研究三峡工程和长江水利建设问题,并决定由周恩来总理联系苏联专家来华援助。

1956—1960年,先后有126位苏联专家来我国协助、指导工作。

1958年底,长江委基本编制完成《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要点报告》。1960年3月,初步设计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完成。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国家经济发生困难和国际形势严峻等原因,三峡工程建设被暂时搁置。

1979年,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原水利电力部向国务院再次提出兴建三峡工程的建议。1980年,邓小平视察了三斗坪坝址、葛洲坝工地和荆江大堤,并听取了关于三峡工程的汇报。1982年,邓小平对是否兴建三峡工程果断表态:"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

长江委于1983年编制了正常蓄水位150米(指以吴淞口为零点海拔高程为150米)方案的可行性报告。1984年4月,国务院原则批准该方案。这就是通常所说的"150方案"。同年9月,重庆市提出将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提高到180米(也称"180方案"),以便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市。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三峡工程也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还有一些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对兴建三峡工程提出异议或者认为应该缓建。中共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这些意见,于1986年5月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三峡工程论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由水利电力部广泛组织各方面专家,进一步论证修改原来的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

1986年6月至1989年2月,原水利电力部组织了各方面专家412位,组成了14个专家组,对三峡工程的可行性进行进一步论证(也称重新论证)。根据近3年的论证成果,重新提出的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总的结论是:"三峡工程对四化建设是必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推荐的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

在进一步论证的同一时期,我国政府还聘请了加拿大扬子江联营公司(CYJV),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开展平行论证研究。他们的总结论是:三峡工程效益巨大,技术、经济和财务方面都是可行的,建议早日兴建。

1991年8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原则通过了重新提出的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2年1月,国务院原则同意该报告。1992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原则同意该报告。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经过表决,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1994年12月14日,经过40余年反复论证的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三峡工程查看更多>长江三峡查看更多>三峡水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