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设备与材料评论正文

从专利大国到创新强国有多远?

2014-04-25 09:23来源:工人日报关键词:知识产权风电行业专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繁荣”背后的隐忧

有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知识产权再创新纪录:受理发明专利申请82.5万件,同比增长26.3%,连续3年位居世界首位。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截至2013年底,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4.02件,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规划设定的3.3件目标。

更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佔叁种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总量的34.7%,5年来首次超过叁分之一。其中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为70.5万件,同比增长31.8%,显示出我国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专利申请质量逐步提升。

但成绩的背后,发明专利领域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以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例,地区之间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2013年,尽管我国发明专利拥有量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35个技术领域之中的21个佔据优势,但在光学、运输、音像技术等领域与国外差距明显。

而专利的实用性差距更为明显,主要是“泡沫”专利和“垃圾”专利数量较大。据称,这项技术的科技含量并不是很高。更令人忧心的是,相当多的专利一出来便“束之高阁”,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较为严重。

由此看来,专利申请第一大国为何无缘全球“创新力百强”,也就不难理解了。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基石,专利数量是衡量创新力的重要指标。但创新的意义,远不止专利申请数量那么简单。

在美国和德国,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高达80%。相比之下,中国的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隻有40%左右,表明中国企业的创新力仍处于较低水平。

创新,本质上是将包括专利在内的技术能力转变为经济效益的过程。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技术创新最为敏感,最有条件成为“专利”到“生产力”的主导力量。

而当前,不少地方实行的相关政策,突出的仍是投资导向而非创新导向,在核心资源优惠上,更倾向于投资规模大,而非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从长期来看,缺乏创新的企业是无法长久生存下去的,这也是中国企业鲜有“百年老店”的根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知识产权查看更多>风电行业查看更多>专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