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技术正文

百问三峡(六)——三峡工程的运行和效益

2014-04-30 09:5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三峡工程三峡水库防洪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53.如何处理三峡工程的 发电效益与防洪、抗旱等 效益之间的矛盾?

三峡工程的发电效益与防洪、抗旱、航运、供水与补水效益等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有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强调社会责任,二是讲究科学调度。

社会责任大于天,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三峡工程是一个民生工程,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防洪。作为三峡工程运行企业的中国三峡集团始终把防洪放在第一位,以保证中下游防洪安全为己任,汛期严格执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简称国家防总)和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简称长江防总)的调度命令,当防洪、抗旱、航运、供水与补水等社会效益与发电效益发生矛盾时,必须保证社会效益。

讲究科学,对水库进行科学调度,化解或减少矛盾的产生。实际上早在三峡工程初步设计和运行调度规程中已充分考虑并协调了诸多效益的关系,一一进行了规定,保证了三峡工程运行后,各种效益都能充分有序地发挥作用。如果发电效益与其他效益发生矛盾,社会效益排在首位,对其他效益按保证民生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科学调度,使各种效益相得益彰。

现阶段执行的"145米-175米-145米"水库调度方案,就是考虑了上下游各种因素而确定的。进入9月中旬,三峡水库开始蓄水,10月底蓄水至正常蓄水位175米。12月至次年3月,长江上游来水量逐渐变小,为了保证大坝下游航道畅通、下游地区枯水时段的用水需求,三峡水库的下泄流量大于上游来水量。此时,水库水位降低,发电水头也在减小,水轮发电机组的发电量也随之逐渐减少。这一过程有力地说明,三峡工程是在确保了防洪、航运、供水和补水效益的前提下,兼顾了发电效益。

【知识链接】水库调度

水库调度是指运用水库的调蓄能力,按来水蓄水实况和水文预报数据,有计划地对入库径流进行蓄泄调节。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根据水库承担任务的重要性,按照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原则进行调度,以达到防洪、兴利(发电、航运、供水等)、以及环境生态保护等多目标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要。

54.为什么把防洪作为三峡工程的首要功能?

防洪是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防洪也是三峡工程的首要功能。这是由长江中游防洪的严峻形势和三峡工程在长江防洪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

在我国古代,长江流域中游的云梦泽一直是滞蓄长江洪水的天然场所。汉晋以后,云梦泽逐渐消亡,洞庭湖逐步取代云梦泽滞蓄长江洪水。到了现代,进入洞庭湖的长江洪水携带的泥沙不断淤积,洞庭湖的水面面积和容积日渐萎缩,使其滞蓄长江洪水的能力大为削弱。分流入洞庭湖的洪水日趋减少,这就逼使大量洪水不能分流进入洞庭湖,而直接经荆江河道下泄。

荆江下半段地势平缓,江水至此流速减缓,泥沙淤积,形成九曲回肠之势,加之河底逐渐抬高,迫使人们不断加高堤防。荆江大堤从东晋开始修建,目前堤面已与荆州城内的三层楼顶齐平。长江在荆江河段实际上已成为一条"悬河"。"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其安全下泄流量只有6万立方米每秒,防洪标准只有十年一遇,在全国七大江河中标准是很低的,与其保护的工农业精华地区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

据各类史书记载,自汉高后三年(公元前185年)至清末1911年初的2000年间,共发生较大洪水214次,平均每10年一次。宜昌水文站自1877年有实测资料以来,洪峰流量超过6万立方米每秒的就有28次。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三峡工程查看更多>三峡水库查看更多>防洪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