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水电水力发电技术正文

百问三峡(七)——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

2014-05-04 09:1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三峡工程三峡水库长江三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73.三峡工程对中华鲟有什么影响?

中华鲟是一种出生在长江、成长在大海的大型洄游鱼类,属鲟形目鲟科,是1.4亿年前和恐龙同时代的生物,素有"活化石"或"水中大熊猫"之称,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华鲟

葛洲坝工程1981年1月大江截流后,阻断了中华鲟自长江口至金沙江的洄游路线,对中华鲟产卵产生了直接影响。建在葛洲坝上游的三峡工程对中华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文情势变化方面,影响是间接的。

国家为了保护珍贵的中华鲟,采取了3方面措施:

明令禁止捕捞:1988年国家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鲟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名录,严格禁捕。

加强中华鲟人工繁殖科学研究:为保护中华鲟,我国科研机构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科研工作。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了长达50余年的研究,长江水产研究所、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等也开展了大量科研工作,此外,国家还在1981年为保护中华鲟专门成立了中华鲟研究所。

设立自然保护区:在长江口崇明岛东部裕安乡至陈家镇乡,约3千米滩涂水域建立了中华鲟幼鲟自然保护区;在葛洲坝大坝下游15千米江段范围内建立了中华鲟自然保护区。

中华鲟保护区示意图

三峡工程建成后,根据观测,长江口崇明岛地区的中华鲟幼鱼资源,已经接近或达到葛洲坝建坝前水平。

为了保护中华鲟,国家成立了中华鲟研究所,每年投入大量科研经费,研究人工繁殖技术,并开展人工放流工作,使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1983年人工繁殖成功,并将幼鲟放流入长江,至2011年年底,放流入长江的中华鲟已达600多万尾;1985年研究成功采用人工合成激素代替雄鲟脑垂体给雌鲟催产;2009年以人工繁殖出的子一代中华鲟雄鱼和雌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发育到性成熟,又通过人工繁殖获得了"子二代"中华鲟。"子二代"中华鲟的繁殖成功,标志着人类找到了不依赖稀有的野生亲鱼就能把中华鲟长期保存下来的有效途径,同时能使野生中华鲟的自然产卵行为免受人工捕捞的惊扰,从而更好地保护野生中华鲟资源。

非常可喜的是,在葛洲坝大坝下游至虎牙滩之间已有中华鲟在此江段天然产卵,监测表明,10余年来每年都有繁殖行为发生,2011年繁殖行为和产卵数量明显增多。

刚刚破膜而出的子二代幼鲟

中华鲟子二代谱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三峡工程查看更多>三峡水库查看更多>长江三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