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报道正文

乌江水电20余年的开发、“富民”路

2014-05-19 10:13来源:中国电力报 颜新华 王玮 顾龙关键词:乌江水电水电开发水电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思林电站所在的思林县穿硐村,村党支部书记张勇告诉记者,全村165户移民中,80%以上选择的都是长期补偿方式,“只要电站还在运行,我们就每年都有补偿款,我们算了账,这样比一次性补偿拿的更多,也更有保障性。”

移民补偿让村民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村民们不满足于只是解决温饱。因为电站建设,村里到县城的柏油马路建好了,自来水也有了,很多人都有了自己的发家梦。昔日漂泊在外打工的村民彭仕政自己当起老板,做起了石料加工生意,年收入比打工增加了10倍。

“直到现在村里还有20多名村民在思林电站从事一些土建工作。”张勇告诉记者,“电站还给他们交上了医保、社保。”

思林电站蓄水后形成的大水库,周围风光绮丽,这也让思林县政府兴起了发展旅游经济的念头。该县副县长黄辉告诉记者,思林沿库区旅游带是早就建好了,现在每年能贡献上亿元的收入,“我们现在正打算把库区旅游带全面升级,筹划建设一条沿库区的公路,同时发展一批特色饮食业。”

富民兴黔,乌江水电开发做到了。来自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共同组织实施的“乌江梯级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表明,水电开发使乌江沿岸县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民人均收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提高1.5-2%、2-3%和3-4%;每年使第二、三产业就业增加3-4%、乡镇企业销售收入增加4-5%,群众的贫困面大幅度缩小。

拓展内陆高原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

乌江是贵州北入长江的重要水路,航运历史悠久。但自古以来,由于水急滩险,乌江较大船舶通航被限制在思南、沿河以下的下游河段。

“乌江干流的梯级开发,一方面形成了贵州‘西电东送’的清洁能源基地,另一方面也为内陆水运通江达海的长远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乌江公司董事长王文琦对记者表示。

作为乌江流域上最大的电站,构皮滩水电站蓄水后形成的回水淹没了多处碍航险滩,使乌江干流航道向上游延长137公里。而在此前,乌江航道只能抵达构皮滩坝址下游8公里的大乌江镇。开阳花梨乡清江村是乌江支流河畔的小村庄,距离乌江有30公里,以前出门是望江兴叹,想要走出山村只能翻山越岭。构皮滩水电站蓄水以后,库区回水直达清江村,昔日的山腰村寨变成了渔村良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乌江水电查看更多>水电开发查看更多>水电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