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新能源发展要跟上气候变化的节奏

2014-05-20 12:59来源:财新-无所不能 悟能关键词:煤炭能源清洁能源反核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让人们理解相对风险是很难的,绝对安全的情景并不存在。我们现在就身处于一场灾难之中,一场对人类健康、气候,地球未来有着巨大危害的灾难。我们必须要平衡利弊做出选择。

页岩气≠高枕无忧

我认为页岩油气不会解决气候问题。美国也不可能因为发现了页岩油气从此高枕无忧。页岩气可能会解决一部分问题,最终要实现对化石燃料的完全脱离,或者碳捕捉封存技术可行的话,也可考虑。但是目前,碳捕获技术对于中国来说在商业和国家层面的可行性还有待考量,因为目前没有人知道中国的地理储存量有多大,以及储存的成本,修建管道所需的资金投入。但可惜的是,碳捕获封存技术并未得到中美两国的支持,这可能是过去十年最大的错误之一。这应该是当下两国的首要要务。

煤炭是全世界最大的问题

对于整个世界来说,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煤炭。中国和美国都是以煤炭能源为基础的经济体。而燃煤正是大面积污染的源头,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但是每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需要一个可靠的能源做支撑,如果不是煤炭,就需要一个替代的能源。至于是核能,风能,太阳能,还是碳捕获封存技术,亦或是通过提高能效,普及电动车来实现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框架。

“脱煤”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转移发电站,或气化煤都是换汤不换药,如何才能停建新的煤电站才是重中之重。就如何能够大幅度降低煤炭的使用,SDSN正和中国以及来自世界各国的团队合作一个名为“深度去碳”的项目(Deep Decarbonisation Pathway Project),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低碳电能。依据不同地域而定,可能是太阳能,风能,也可能是水力,核能发电,或者是像碳捕获封存这样的技术。中国的团队正在对不同的能量形式进行量性情景试验,寻找在未来30年内可大规模应用的能量。

第二,经济支柱产业的电力化,如零尾气排放车辆。这对于在未来十年将要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的中国来说尤为重要。如果未来15年,人们还在驾驶内燃机汽车,那么我们一定实现不了减排的目标。所以问题就是如何能够用电动车,燃料电池等取代内燃机。另外光有电动车是绝对不够的,还需要有清洁的电网作支持。

第三,如何提高能量使用效率。其实关于这一点很多行业中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技术,但是如何将这些技术集中应用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中国而言,在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中,会顺带完成上述目标中的一些方面。

零排放汽车发展速度太慢

对于汽车工业来说,目前全球市场上前6家制造商占据了全球90%的汽车生产量,主要集中在欧洲,中国,美国,韩国,日本。虽然现在大型的汽车制造商都拥有自己的电动汽车生产线,或是一些燃料电池电车正处于计划之中。但是按照他们的速度,可能到2020年中期或者2030年,只能实现5%到10%市场占有率,这和我们需要的力度相差甚远。而且我觉得目前这个行业内部对于气候变化这个问题也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认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能源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反核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