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中国不是输家 中俄十年谈判最后角力旗鼓相当

2014-05-26 09:38来源:和讯网作者:魏峰关键词:天然气协议天然气价格亚信峰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具体来说,虽然到目前为止,中俄双方都没有公开过谈判阶段各自的报价信息,作为重要的商业信息,以后很长时间大概也不会公开。但还是有一些信息曾陆续被泄露到外界。其中比较可靠的是,中方提出的报价一直都以中亚天然气为主要参考标尺,希望与之基本相当,而俄罗斯则要求以其供应欧洲的天然气价格为基准,甚至更高一些。由于前者时价在340-350美元/千立方米左右,而后者时价已经接近400美元/千立方米,350美元/千立方米的价格看上去更接近于中方原来报价的上限,同时接近于俄方能接受的底线。不过由于在漫长的谈判期内,国际能源价格总体上大幅上涨,欧亚天然气市场价格近几年更一直坚挺,俄方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绝对价格上也没有什么吃亏。

所以,如果媒体对中俄天然气合同价格推测基本准确的话,大致可以说,在这最后角力上,结果是双方大致旗鼓相当,虽然没有一方能完全满意,但却也不会有什么太不满意的。从商业角度看,这种状况倒是有利于在30年的长约时间里,保持协议执行的稳定性。

订单助中国开辟新气源

对于中国来说,与俄罗斯这份合同最大的意义还在于开辟了一个新的重要气源,对于保持气源的多样化和稳定性极为重要。中国2013年的天然气表观消费量(指产量加净进口量——观察者网注)已经达到169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了14%,比原有预测提前了两年。根据发改委修正后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保守估计也将有3000亿立方米,甚至可能达到4000亿立方米。而国内产量乐观估计只能达到2000亿立方米,存在着1000-2000亿立方米的巨大缺口。

在这种情况下,对进口气源的部分依赖不可避免,就更需要避免“鸡蛋都在一个篮子里”。卡塔尔等中东国家有强大的现货供应能力,但要价可以用贪心来形容。美国的页岩气虽然声势浩大,但技术上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出口的稳定性,尤其是对华出口会不会受到经济以外因素的干扰,都尚未明朗化。而中俄东段天然气项目全面投产后,与中亚天然气管道联合将形成年上千亿立方米的进口能力,不但可以满足预期大部分的进口需求,还可以有效的制约部分LGO供应商挟货要胁的行径。这里可以指出,虽然总体来说俄罗斯公司的商业信誉在世界上确实不高,但油气供应领域却是例外,从苏联时代起,俄(苏)在履行长期油气合同上的记录一直相当良好。

原标题:中俄天然气十年谈判 双方在最后角力上实际旗鼓相当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天然气协议查看更多>天然气价格查看更多>亚信峰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