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访谈正文

2014年到2030年的“能源安全战略”

2014-06-18 08:42来源:《21世纪》作者:王尔德关键词:能源安全能源局能源消费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记者:在新的形势下,你如何看待我国面临的能源安全形势和挑战?

王金照:从1993年以来,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净进口国;自2007年以来,中国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2012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28%;自2009年以来,中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

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12%靠进口。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石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考虑到中国的资源禀赋,中国能源安全的挑战主要集中在石油供应领域。

首先,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多元化程度不够。我国原油进口区主要在中东和非洲,进口来源国主要在沙特、安哥拉和伊朗等国家,而这些国家和地区相当一部分政治不稳定。2013年,中国累计进口原油2.82亿吨,来自中东的原油进口量占到了进口总量的52%。

其次,原油进口通道多元化程度不足。尽管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东北、西北、西南陆上和海上四大油气通道的战略格局,但是陆上原油进口通道作用还比较有限,主要依靠海上通道。目前,海上原油运输路径有三条:一是中东航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二是非洲航线,北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三是东南亚航线,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我国进口原油量的80%和38%分别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对它们形成了高度依赖,而我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还比较弱。

同时,抵御能源价格上涨和大幅波动的能力比较弱。由于缺少定价话语权以及其他价格调控能力,我国抵御石油价格的上涨和大幅波动的能力比较弱,受影响较大,经济社会发展付出较大代价。

中长期战略目标

记者:鉴于上述全球和中国面临的能源安全形势,你认为,中国应该制定怎样的能源安全战略?

王金照:我认为,能源安全主要包括能源供应、能源价格和环境影响三个要素,也就是说“供给有保障、价格可承受、使用更清洁。”常态状况下的重点是能源价格问题,极端状况下的重点是能源供应问题。常态状况下的能源安全是基础,也要确保极端状况下的供应能力。

为此,我们研究提出了中期和长期的能源安全战略。从2014年-2020年的近期战略来看,在供给有保障方面,2020年国内一次能源消费控制在52亿吨标煤左右;石油对外依存度控制在63%以内;石油进口来源和运输通道多元化程度提高;国内能源基础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价格可承受方面,新能源开发利用综合成本持续显著下降,石油储备达到IEA国家平均水平,推动形成亚洲能源定价中心。在“使用更清洁”方面,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15%,能源效率趋近世界先进水平。在这一阶段,应主要关注“供给有保障和价格可承受”目标。

从2021-2030年的长期战略来看,在“供给有保障”方面,国内一次能源消费控制在60亿吨标煤左右;石油对外依存度控制在65%左右,石油进口来自政局稳定区域的比例显著提高,海上运输通道多元化程度提高,管道运输作用更加凸显;在价格可承受方面,新能源开发利用综合成本已经具有比较优势,形成完善的国家、社会和企业三级储备体系,建立利用储备来平抑价格波动的有效机制;国际能源话语权显著提高。在“使用更清洁”方面,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25%,碳排放得到控制,能源效率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原标题: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研究员王金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安全查看更多>能源局查看更多>能源消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