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市场电改评论正文

能源革命的三个目标

2014-06-21 15:26来源:华夏时报作者:刘波关键词:能源安全电力体制改革输配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期各种迹象显示,中央高层对能源改革的重视力度显著加码,这项改革在提法上被提升到了“能源革命”的高度,显示其在各项改革中的地位之高。6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时提出推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四方面的“革命”,要求抓紧制定电力体制改革和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启动能源领域法律法规立改废工作。中央从能源的生产、节能技术应用到能源的流通、消费,再到能源的管理体制,全方位地推出能源革命的提法,让人对广泛深入的改革期待倍增。

笔者认为,能源革命应该有三个目标:一个是促进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相对市场化,这将带来更加廉价高效的能源利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速我国经济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型;二是降低能源生产与消费所产生的外部性影响,即降低生态环境成本,确保对国民福利产生正向影响;三是能源战略要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和整体的能源安全服务,在实现能源利用的公正分配的同时,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确保中国崛起的发动机能够得到持续充足的能源供给。这三个目标不是相互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

也许中央对能源改革高度重视的原因之一就是,当前的高能源价格已经显著增加了经济运行成本,压低了企业投资的边际收益率。而归根到底,高能源在相当程度上还是源于体制问题,如价格管制和国企的垄断。要抑制不合理的能源消费,改变能耗过高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同时减轻城市雾霾等环境方面的压力,走向能源节约型社会,关键是让能源市场的价格传导机制发挥积极作用,也就是习近平所说的“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这个性质认定具有战略意义,要减少能源、资源产品价格扭曲所造成的浪费,就需要删削政府的价格管制,让市场决定能源价格。

鉴于中国目前的能源体制,能源供给仍然是行政主导的,带有一定公共服务性质,但国际趋势和中国现实都要求走向相对竞争性的能源供给态势。今年4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推80个示范项目,扩大能源行业向社会资本开放。不过实行混合所有制的关键并不在于社会资本占比,而在于改革国有企业的治理机制,改变组织形式,明晰规则,在决策程序方面,要确保参股的民营资本享受平等的参与和监督企业管理的权利,同股同权,而不只是扮演一种为国企添色增彩的陪宾角色。

在油气、电力等存在自然垄断性的领域,市场化改革尤其举步维艰。比如电力体制改革的“输配分开”和“竞价上网”等目标一直没有实现,主要的障碍就在于无法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未来的改革方向在于增强能源从生产到为消费者使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分工性,比如输电、配电、售电等环节相互分离,更多通过竞标方式引入竞争性企业参与产业链上那些自然垄断性程度相对较弱的环节,让消费者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从而促使电力更有效率地配置和应用,让电力供给与消费双方都产生更强的成本约束意识,从而达到节能目标。

除了通过市场化方式增进能源使用效率外,增加供给也是重中之重。根据对中央会议的解读,未来页岩气、海洋油气开发和老油井开发将得到新的机会,东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将在不久重新审批,新能源的战略地位得到加强,这些都将增加能源的国内供给。为了追赶国外先进的能源技术水平,我国应该更大力地通过政府支持来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优化能源配置结构,降低对油气等能源的依赖,增大可再生能源等非传统能源的应用比例。消除价格机制上的市场扭曲,再加上对清洁能源发展的主动规划和投资,将最好地促进我国能源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兼容。顺应国际社会对于气候变化的关注和能源领域更加偏重生态价值目标的趋势,也将促进更好的国际能源合作,并减少中国在国际场合遭遇的质疑和压力。

能源管理体制革新也是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能源革命的成败。最近油气、电力等领域的反腐振奋人心,一些“大老虎”落马,但其背后也暴露出行政垄断和权力干预过度造成的弊端。中央会议提出要推进能源监管方式改革,建立健全能源法治体系,将以一种常规化、制度化的方式来调整能源的开采和利用。中国现在仍然欠缺一部统合性的《能源法》,就能源管理体制、能源市场规则与监管、能源安全等作出全面规定,让各方主体能够在法治轨道上博弈,从而促进能源利用及收益分享在地域、群体等方面的公平化。《能源法》将为能源管理机制从垄断走向相对的市场化保驾护航,同时也可以有效调节污染等外部性问题。

总体上,中国能源体制应该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能源生产与消费国的现实相匹配。能源革命不仅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必需,而且直接关系中国能源安全,以及在未来国际经济秩序中的竞争力。就像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所说的,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全球范围来看,美国和加拿大的页岩油气革命近期虽然声势有所减弱,但长期前景依然乐观,北美未来仍有潜力成为世界主要能源产地,这将意味着美国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从而减少对中东安全秩序维持的投入,从而把依然依赖中东石油的中国置于尴尬境地。能源安全一直是中国崛起面临的一个重要制约,在当前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中,尽快理顺国内能源体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提升能源自给能力和整体安全,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原标题:能源革命的三个目标 能源革命重在价格传导机制改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安全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输配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