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煤气化:迈向“大”时代

2014-06-24 14:29来源:中国化工报作者:闫俊荣关键词:煤制烯烃煤化工煤气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煤气化的单系列究竟多大为宜,业界观点不一。

中科合成油股份公司高级工程师唐宏青认为,气化炉日投煤量在1500~2000吨比较合适;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于广锁表示,气化炉日投煤量在2000~3000吨比较适宜;陕西延长石油集团西湾煤化工项目筹建处技术顾问李佩玉则认为,气化炉日投煤量在4000吨比较合适。

对此,郑伟中表示,煤气化的单系列究竟多大为宜,业界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发展超大型煤气化没有大型煤气化的安稳长满优是根本做不到的。

循序渐进历久弥坚以防冒进吃亏

超大型煤气化炉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我们该如何发展呢?

“中国必须有自己的煤气化技术!这是我们华东理工大学的前辈于遵宏教授说的。为了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让国家拥有自己的煤气化技术,他用生命缔造了事业的奇迹。”于广锁这样评价先贤于遵宏教授。

于广锁介绍,一项技术一般要经过项目的提出、实验室研究、中试研究、示范工程建设、产业化应用、达产达标、商业化推广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必须循序渐进、不断创新。我国多喷嘴对置水煤浆气化技术,从“七五”期间至今,历久弥坚。

同时,于广锁强调,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所以顺利前行,一方面是得到了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和“973”项目的资助和政府各级部门在诸多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也是“863”课题和“973”项目承担单位紧密合作的结果。在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工业示范过程中,华东理工大学充分发挥其人才优势、基础研究优势和理论优势,负责研究关键技术和提供理论指导,从而保证了工艺上合理、科学;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其资金、人力、工程技术优势,运用其丰富的工程化经验,负责工程实施,从而保证了工程上安全、可靠,示范装置得以顺利建成和运行。同时,这也离不开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的精心设计以及客户企业的大胆、精心使用、维护和改进。正是由于各方发挥各自优势,从而形成了国际首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产业化技术。

说到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产业化技术,就不可避免地谈到壳牌煤气化装置过去15年在我国的历程。

在我国煤气化发展的历史上,有许多伤痛,其中冒进、违犯客观规律,是切肤之痛,而也正是在这样的伤痛中,中外煤气化公司均收获了成长。

据了解,2001~2009年,国内企业先后引进的23台壳牌煤气化装置,仅有一半试车或开车运行,且运行状况未达预期,国人对此多有诟病。为此,2009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向政府部门建议,从满足国内需求和发展煤气化技术角度,引进壳牌煤气化技术是可以的,但该技术在国内化工行业要达到长周期运行,需要经历一个吸收、改进的过程,应对其加强宏观调控,限制盲目引进煤气化技术装置。而后的3年中,壳牌在中国签单十分困难,直到2012年才斩获颇丰。

为了打消国内一直以来对壳牌投运后运行多不正常状况的争议,壳牌和使用企业一起为加快零部件国产化、加强技术交流和知识产权保护、实现安稳运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到现在,云南天安、中石化、安庆、神华煤制油等多家采用壳牌先进煤气化工艺的国内企业,已取得单炉连续高负荷运行超过120日的业绩,实现了百日常态化;双环、柳化、永城等多套壳牌煤气化装置累计运行超过300天,其中最高纪录是338天;壳牌已经实现98%的关键设备国产化率,不但减少了投资和备品备件成本,而且对提高我国煤化工过程装备制造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自此,曾深陷“水土不服”困境的壳牌粉煤气化技术可以挺胸抬头往前走了。但是,国内企业依靠自己摸索,多年的试车、磨合,付出的昂贵开车代价,以及壳牌期间遭遇的质疑发人深省、令人深思。

原标题:煤气化:迈向“大”时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制烯烃查看更多>煤化工查看更多>煤气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