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配电自动化评论正文

智能电网“大步向前” 倒逼配电网加速“补课”

2014-08-12 14:09来源:机电商报作者:毛玮阳关键词:配电网配电网装备电网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对于配电自动化系统,将通过“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故障处理技术、模式化接线故障处理技术、基于故障指示器的故障定位技术、含分布式电源的故障处理技术、大面积停电故障恢复技术、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技术、模型变动校检工具”等技术,大大提升配电网的可靠性。

在沈兵兵看来,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在配电自动化领域还需要着重完成五大领域的研究。

其一,继续深度研究变电站的国际标准——IEC 61850。目前它已经扩展到配电自动化领域的应用。据悉,国家电网公司已经组织了几次对该话题的探讨,未来这将是配电自动化领域关注的一大话题。

其二,馈线自动化的实现形式与运行管理。对于是集中式,还是分布式的配电自动化,业界正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而若实现这些功能,还需要同时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其三,基于IEC 61968的信息交互与系统集成。近几年我国在相关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并已走在国际前列。

其四,配电网运行的综合能效提升技术。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如解决供电可靠性;提高电网的电能质量;同时也将提高整个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在这方面,法国、新加坡、日本等发达国家具有突出优势,除具有世界公认的良好配电网架外,它们的运行管理、自动化技术使其整个电网的资产利用率、运行效率均高于国内水平。

最后,还需关注大面积停电故障处理与恢复技术。据悉,因遭遇自然灾害而产生大范围停电,一般情况下需要7~10天才能恢复供电,而在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网故障抢救指挥系统的保障下,则可在1~3天内恢复供电,目前国内这一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能源转型带来更复杂的电力系统、更多的分布式电源以及更多样化能源形式,而能源转型能否成功,配电系统的设计在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当前电力的发展中必须将配电自动化的认识提高到一个高度,并加速相关领域的发展。”沈兵兵最后强调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配电网查看更多>配电网装备查看更多>电网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