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中国20年碳排放回顾与展望:IEA的预测为何会失准?

2014-09-02 09:39来源:华夏能源网作者:翟永平关键词:碳排放能源消费发电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IEA的预测失准的原因究竟在哪里?

首先,IEA对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预测有误。IEA在1994年预测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14.22亿吨标准油(不计传统生物质能源,下同),而2010年一次能源实际消费为22.15亿吨标准煤(见2012年版《展望》),误差达56%。具体到二氧化碳排放最高的能源——煤炭,IEA预测2010年消费总量为9.95亿吨标准油,而2010年煤炭的实际消费量高达16.02亿吨标准油,误差达61%。值得注意的是,虽然IEA对一次能源总量预测失准,但是对一次能源结构估计大体准确。原因很简单,以煤为主的中国能源结构过去20年来基本保持不变。

那么,为什么IEA对中国一次能源需求的预测会有如此大的误差呢?

我们知道,一次能源的需求的总量与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单位GDP产出所需能源投入)有关。在1994年IEA假设在1991至2010年间能源强度下降50%,这个假设与实际情况大体吻合(1990年到2010年我国能源强度下降55%),所以IEA对一次能源需求的预测误差最主要原因是IEA大大低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

1994年版《展望》对1991至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给出高、中、低三组预测,高值为平均每年GDP增长8.7%;中值为7.9%;低值为6.2%。IEA对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的预测就是基于中值(称为“参考值”)做出的,而1990年至2010年中国GDP的平均年增长率超过了10%(世界银行数据,见http://edit.worldbank.org),高于IEA最乐观的预测,比参考值高出了近2个百分点以上。

从以上对20年前IEA对中国碳排放预测的回顾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是能源需求还是碳排放,预测数字本身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关键是数字背后的判断和假设。正是在吸取了过去的经验基础上,IEA近年来不再做单一的能耗和碳排放的中长期预测,而是进行“情境分析”(Scenario Analysis),描述了未来能源发展三种可能情景:

第一种情境比较保守,称为“当前政策情境”(Current Policies Scenario),即各国政府不出台新的减排措施,只是按既定方针办,持续当前已有的能源政策;第二是“新政策情境”(New Policies Scenario ),即各国政府将引入新的更为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第三是“450ppm情境”( 450 Scenario ),即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控制在450ppm二氧化碳当量以下,将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2℃以内,各国所必须承诺并施行的强化低碳政策和措施。

在最为可行的“新政策情境”下,IEA在最新版的2013年《展望》中“推断”中国的能源碳排放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102.39亿吨),2025年、2035年的碳排放将分别达到100.56亿吨、102.38亿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排放查看更多>能源消费查看更多>发电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