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农电报道正文

把脉雷电的“技术控”—记遵义供电局送电线路高级技师毛天奇

2014-09-05 15:41来源:贵州省遵义供电局作者:刘伊霜 秦冰凌关键词:遵义供电局输电线路雷电故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每次都如此被动的在雷击后查找故障,要如何在发生雷击时就准确判断其性质,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防雷击效果呢?”有了这样的疑惑,毛天奇再也闲不住,翻阅资料、查阅数据、现场查看……整整三年的时间,终于研究出《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性质识别及定位技术》。如今,自从有了毛天奇的创新后,工作人员不仅能直接根据电脑结果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更能节省时间及人力资源,减少不必要程序,更快更高效地抢修短路线路。

不懈追求线路防雷的新技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这条漫漫长路,这位把脉雷电的“技术控”却始终坚持着。

“大多数输电线路杆塔路径走得很高,而长期不发生雷击,而有的杆塔位置相对较低而偏偏遭雷击,原因何在?”“空间电荷是怎样分布的,空间电荷分布对雷电活动有什么影响”当一个个的疑问从毛天奇脑中出现,他开始对带电云层的放电形势、雷电的放电通道和雷云对地(输电线路)产生放电条件等一系列雷电问题产生浓厚兴趣。从2005年的《雷击显示器在主干网架中的应用》、2006年的《输电线路雷击产生的条件及防雷对策研究》;到2010年《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性质识别及定位技术》,再到2012年的《复杂拓扑结构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系统研究》,一路下来,毛天奇在这防雷技术研究的道路上已经快九个年头。他把所取得的技术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目前,防雷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遵义供电局输电线路的运行。

“我对防雷技术研究之所以如此执着,是希望输电线路运行工作更加安全、稳定,而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也依然针对防雷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找出更多高效、便捷的方法运用到输电线路工作中。”毛天奇说。

随着目前理论创新和技术革新,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已大大加强,遭受断电后恢复供电的速度也大大加快,这一切都要感谢众多的电路工程师们多年来默默地付出与奋斗。而毛天奇,就是其中一名优秀的、不断探索输电线路抗雷理论实践的革新者。

毛天奇深情地说“若将供电局比作心脏,电线就是主要的动脉静脉血管,用户就是毛细血管,而我们的职责就是保证“动静脉血管”能够及时稳定地将“心脏血液”输送到各个‘毛细血管’。”这位敢于向雷电“把脉”的科学创新者,永远在防雷技术研究这条路上奋斗着。

作者: 刘伊霜 秦冰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遵义供电局查看更多>输电线路查看更多>雷电故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