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聊一聊:看中国古人如何描写和使用能源

2014-09-12 17:55来源:能源观察网微信关键词:能源煤炭天然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石油

古代文人对石油的文学性抒写较少,今天流传最广的与石油有关的古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首石油诗,是宋代著名学者沈括(1031~1095年,浙江钱塘人)在《梦溪笔谈》中写的《延州诗》:

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

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译文】陕西宜川县的七郎山与八郎山上瑞雪飘飘,立即撑起毡帐学那边塞人过游牧的生活。衣裳全变黑了,可是冬天还没有过去,石油烟比洛阳车马扬起的烟尘还容易熏黑行人的衣裳呢。

事实上,我国至少在三千年前就开始使用石油。最早发现石油的记录源于《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石油蒸气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最早认识性能和记载石油产地的古籍,是一千九百年以前东汉文学家、历史学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的《汉书˙地理志》。书中写道:“高奴县有洧水可燃”。高奴县指现在的陕西延安一带,洧水是延河的一条支流。这里明确记载了石油的产地,并说明石油是水一般的液体,可以燃烧。

最早给石油以科学命名的是我国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他在百科全书《梦溪笔谈》中,把历史上沿用的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名称统一命名为石油,并对石油作了极为详细的论述。“延境内有石油……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石油”一词,首用于此,沿用至今。

沈括曾于1080~1082年任延安路经略使,对延安、延长、县一带的石油资源亲自作了考察,还第一次用石油制成石油炭黑(黑色颜料),并建议用石油炭黑取代过去用松木、桐木炭黑制墨,以节省林业资源。他首创的用石油炭黑制作的墨,久负盛名,被誉为“延州石液”。

PS:著作《梦溪笔谈》的沈括,一些百科上都会说他是科学家,毕竟《梦溪笔谈》里记录了那么多科学现象。但小编对他的“科学家”身份持些保留意见。

科学,新文化运动时引入的赛先生,意为“分科之学”,与文学、哲学、艺术什么的相对,因为那些是不分科的。science的拉丁词根sci-是知道、认知的意思,强调识物,也与古希腊的哲学艺术相对。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来科学方法论的两大要素,一个是“总分总”的研究形式,一定是先细分,再研究,最后总结归纳;第二个是笛卡尔说的研究方法,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一定要有实证。

从这两点上看,沈括同志或者说中国古人都不具备“科学精神”,可能定义为“技术员”“工程师”或“工匠”更恰当些,这也是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发源于中国的原因。直到现在,国人的科学方法论思维还有待提高,要么拍脑袋决策,要么只求把事干成。

科学方法论根本上涉及到世界观的养成,有机会小编希望能详细说说如何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以及科学方法论是如何帮我们一点点积累起知识的,顺便也可以聊聊原胡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

原标题:看中国古人如何描写和使用能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