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聊一聊:看中国古人如何描写和使用能源

2014-09-12 17:55来源:能源观察网微信关键词:能源煤炭天然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天然气

据《史记》载,在公元前3世纪,当时担任蜀郡太守的水利专家李冰就曾在今天的四川邛崃一带凿井汲卤,并利用开采盐井过程中取得的天然气煮卤熬盐。到了距今 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四川的盐井已遍及临邛、成都、南充等地10多个县,利用天然气做饭熬盐随着也普及到上述地区。

从目前能够见到的文字来看,历代文人诗家对天然气燃烧这种奇特而壮丽的自然景象,给予了很多描绘,抒发了很多感兴。古时四川的盐井多是用天然气熬盐的,因此盐井之盛与诗人感叹之深,也反映了火井之盛。

李白、杜甫这两位中国古代的大诗人把“火井”写入诗赋,使“火井”增添了无尽的光彩。李白在《大猎赋》中写道:“木脱叶,草解节,土囊烟阴,火井冰闭。”这里的“火井”是指产可燃天然气的井,这里指盐井。杜甫在《西山》中曾写下“烟尘侵火井,雨雪闭松州”的诗句。

白居易初到忠州时,登楼远眺,见到了煮盐之火若隐若现,于是在《初到忠州登东楼,寄万州杨八使君》一诗中写下了“隐隐煮盐火,漠漠烧缌烟”。唐代诗人李贺在他的《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的“十一月”中写道:“御沟泉合如环素,火井温泉在何处?”唐代诗人岑参也在他的《冬夕》中写道:“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唐代以前的文人以“火井”入诗多数是抒写景观,主要偏重于对它的惊奇和欣赏,总体上是把石油和天然气当做景来写的多,如左思、李贺、岑参的诗赋等。在宋代以后,文人除写景之外就比较注重石油、天然气的性能和功用了。北宋刘攽在其《送郑秘丞知邛州蒲江县》诗中说:“井火煮盐收倍利,山田种芋劝深耕。”谈到了井火煮盐的收益是很大的。清朝人冀应熊写过一首《观火井》诗:“燃藜偏向垂泉引,钻燧无需取木方。天用活民同菽粟,人将煮井代榆桑。”这几句也是偏重写天然气之功用的。

乾隆皇帝也写过一首《火井诗》(见《四川盐法志》),可见这位皇帝当时对天然气还是十分关注的。他在诗中写道:“羲之广异闻,火井欲具示。未曾读汉书,郡国志原备……”。

原标题:看中国古人如何描写和使用能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