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输变电工程评论正文

【探讨】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顶层设计

2014-10-28 08:38来源:能源与环保微信作者:吴安平关键词: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存在争议的是交流特高压。电网的电压等级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不断由低向高提升,这的确是100 多年来世界各国电网发展走过的一条共同道路。回顾历史不难看出,传统电网的技术路线,就是以提高电压等级的方法解决电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满足经济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但是事物的发展并非总是一条直线,有的规律它只在一个阶段发挥作用。依靠提高电压等级发展电网的路线,是在以化石能源为基础,能源开发倾向于越来越集中的条件下形成的,可以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当新能源革命,即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后,电网的发展实际上已经脱离了这条路线,走上了一条新的,即建设智能电网的道路。

美国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介绍了美国电力研究所专家对该问题的见解[4]。美国专家认为,智能电网分散式能源生产的发展可能会采取与计算机产业发展极为相似的路线:大型主机让位于小型化、在地理上分散分布的台式和笔记本电脑,它们相互连接、充分整合,成为一个极富弹性的网络。在电力行业中,集中式电厂仍将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但更需要小型、清洁、分散化的发电厂,能源储存技术将支持它们的发展;为控制、处理由此形成的复杂互联系统所带来的海量信息与能源的流通问题,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是绝对不可少的。

可以这样说,依靠先进的信息、控制、储能、超导等新技术,注重以小型分散化方式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注重利用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显示的现代电网(即智能电网)的发展路线。由于可再生能源分布相对均匀,分散化开发的结果将使电源的布局更合理;小型电源和微网可以直接接入配电网,以较低的电压向用户供电;特别是超导输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在工程中越来越多的应用,显示了现代电网的电压等级不仅不会在超高压的基础上再提高,甚至还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电网的电压等级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低向高发展,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后不再升高,并且呈现出由高向低发展的趋势,从整个发展过程看,遵循的正是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那种认为电网会一直按照“规模越来越大,电压等级越来越高”的规律发展的看法,是一种缺乏辩证思维的形而上学观点。

现代电网不再向交流特高压电网发展,还因为交流特高压自身存在着下述几个致命的缺点:

①环境代价大。由于交流特高压的建设是在现有的500 千伏电网之上再叠加一个1000千伏电网,升至该电网的电力送到受端后,都要先降压为500 千伏再分配给220 千伏电网,因此它不仅不能替代500 千伏变电容量和相应的500 千伏送电线路,还将使我国电网的电压层次从现有的5 层增至6 层(即变为0.4/10/110/220/500/1000 千伏),成为世界上电压层次最多的电网。而且交流特高压的噪音、对环境的电磁污染远比超高压强,其输变电设备都是庞然大物,需要的占地面积也更大(同塔双回交流特高压线路塔高约80 米,走廊宽度约70

米;一座交流特高压变电站占地9-20 公顷)。因此,建设交流特高压电网意味着在电网复杂性增加的同时,还要为多增加一层电网付出难以承受的环境代价(尤其在人口密集的“三华”地区问题将更加突出)。

②投资效益差。交流特高压从技术上看,远距离输电不如直流特高压,近距离输电不如500 千伏电压,而投资却很大,是一种“性价比”很低的方案。南方电网对采用交流特高压方案与采用直流特高压加交流500 千伏电网方案进行了比较,结果前者的投资比后者多600-1000 亿元,约高1.3-1.5 倍[5]。在“三华”地区建设交流特高压同步电网的方案,比只建直流特高压加交流500 千伏电网的异步联网方案,至少要多花3000 亿元的投资。除会推高电价外,还意味着要消耗更多的钢铁、铝材和水泥,而这些高耗能产品的生产无疑将加重对环境的污染。

原标题:【修订版】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顶层设计探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能电网查看更多>特高压查看更多>电网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