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配电自动化市场正文

【深度剖析】电网资产全寿命管理的国内外视角

2014-10-30 15:35来源:供用电杂志关键词:电网资产管理配电网电网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整个资产全寿命周期中可以划分出不同的阶段,包括规划、设计、制造、采购、安装、运行、维修,直至报废。资产全寿命管理是对资产从形成到报废整个过程中进行管理优化,实现整个寿命周期的资产、风险、效能综合最优。

各行业,特别是电网、电信、航空等资产密集型行业对资产管理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电网企业属资产数量多、投资大,从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及设备、自动化控制设备等,使用范围广、地理分布范围大。这些特点决定了电网资产管理的难度。电网公司的运行维护费在整个资产寿命周期成本中占比很大。早在2004 年,国际大电网会议提出要用全寿命周期成本方法对设备进行管理。

就这一话题,本刊近期专访了电力行业专家、埃森哲大中华区战略咨询部董事总经理黄伟。以下是根据这次访谈整理的观点。

电网企业资产全寿命管理的关键因素

电网企业对电网资产进行全寿命管理,就是从资产的长期效益出发,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统筹规划、建设、生产、运行、退役、设备采购、物资管理等环节,通过全过程、全系统的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和资产效益,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整体收益成本比的最大化。电网资产全寿命管理的目标是电网资产成本、风险、效能综合最优,其范围不是单个设备和单组设备,而是全网设备资产。

然而,电网企业的资产管理并不等同于理论上的经济效益最优。各个国家由于经济、环境的不同,资产管理的理念也存在差异。在中国,电力作为公用事业从满足百姓日常生活出发,其安全性评价标准大于经济性评价标准。设备更新换代的驱动力兼顾经济效益和公共服务指标。而国外在资产管理方面秉承满足预定客户基本服务水平的前提下,达到经济效益最优。例如英国变压器使用寿命平均在60年左右,而中国一般40年就会更新换代。

在精益化管理理念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电网企业依靠投资驱动的外向型发展模式已经过时。更多的企业希望转型为依靠资产管理降低成本,通过提升管理实现效益。虽然在资产全寿命管理期内存在经营环境变化及技术革命等因素中断管理过程,但将全寿命的理念渗透进资产管理的每一个阶段,都是革命性的进步。

资产全寿命管理框架由战略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组成。管理阶段划分为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退役报废。管理体系包含策略、流程、标准、风险、绩效、信息化、基础保障7个子体系。每个阶段和要素都需要进行考核评估,经过持续的努力,主要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资产策略从“偏”到“全”的转变。策略资产策略是企业为实现其资产管理目标要求所采取的措施手段,是指导资产管理计划的制定的直接依据(包括基建技改大修等计划,及资产管理体系改进计划)。不同于以往只注重资产检修的策略,完整的资产管理策略要求在多种情境下全面考虑资产寿命周期全过程和所有相关的业务并进行优化,详细描述实现管理目标的方法,是对电网公司整体发展策略的承接。

第二,资产信息 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所谓平面就是传统的资产数据标准是以设备编码为纽带,通过账卡物实现关联; 所谓立体的数据标准就是今后资产管理将以资产为核心构建360度立体数据标准的定义:包括客户、状态、地理位置、价值、技术、绩效六个维度。

原标题:电网资产全寿命管理的国内外视角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网资产管理查看更多>配电网查看更多>电网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