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电力市场电改评论正文

再议电改:如何发电侧、输配侧及用电侧布局

2014-11-14 09:05来源:能源作者:王睿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输配电价电网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而在用户侧,近年来居民阶梯电价、分时电价政策的推行虽已在挖掘节能潜力、平抑峰谷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远非再无潜力可挖,一方面由于分时电价政策基于原有负荷曲线及假定的用户响应程度制订,与实际情况总会存在偏差,若能有可反映实时发电成本的价格信号引导则用户节能减排、削减填谷的效果更佳;另一方面,风电的间歇性与反调峰特性是限制其发展规模的关键矛盾,若能引导用户用电行为与风电出力更贴近,则可极大缓解风电等替代能源发展的瓶颈约束,客观上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但上述种种用户行为的引导是需要以可反映实时发电成本、风电出力情况的实时用电价格作为用户激励触发的,而这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基本是不可能的。

如何破解?

在未来的市场化改革中,建立一个由用户、发电商共同参与的实时市场也许是解决上述转型困境的可行路径:其中,实时市场可实现发电环节能耗最低的优化目标,这已获得普遍共识并得到了市场化先行国家的实践验证,此处不再赘述;而实时市场对用户行为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负荷高峰时段,由于电价水平较高,用户将在价格信号激励下,或主动削减用电量或将可转移负荷移至负荷低谷,而在风电出力高峰时段(多在谷时段),用户在低电价激励下将适当增加用电需求,进而在拉平负荷曲线、降低发电能耗的同时,促进了风电的消纳,并在客观上松动了风电可接纳规模上限约束。

从这一点来看,一个由发电商、电力用户多方参与的实时市场似乎应是未来电力市场框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需要指出的是,考虑到当前普通用户参与实时市场的条件并不十分成熟(智能化家用电器普及程度不高等因素),若市场建设初期引入实时市场,建议在用户准入方面,优先选择具备实时响应能力并具有一定可转移负荷的大型电力用户。未来,随着智能电器的普及以及智能电网的建设成熟,可逐渐将其扩大其普通用户。

电力市场建设并不是一个单一目标优化问题,而是具有多重政策目标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多个目标间必然存在优先级别间的差异,本文仅是针对具有更高政策优化级的市场化改革目标做以分析,这并不代表如市场效率目标等可以忽略不计,相反由于能源供应安全目标、环境控制目标与电力市场效率目标并不具有包含关系,电力市场效率目标在市场设计中仍需对其做单独的考量与设计。

转向

出于对未来化石能源耗竭的担忧以及环境污染防治压力增强等因素,部分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先行国家的市场化建设目标已出现转向。

原标题:再议电力市场化改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输配电价查看更多>电网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