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市场正文

核工业成就与展望之核电

2015-01-13 09:28来源:《中国核工业》杂志关键词:核电发展华龙一号秦山核电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60年的峥嵘岁月中,中国核工业走过了两次创业历程:第一次创业实现了决定国家命运的“两弹一艇”强国梦;第二次创业实现了中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以及跨越发展的核能梦。

作为我国核电领域的主力军,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核电)肩负着核工业第二次创业的历史使命。从“潮”起秦山,到“花”落江苏,从全球首座AP1000到“华龙一号”将落地福清核电,再到“华龙一号”将出发海外,如雨后春笋般,中国核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秦山核电基地

“潮”起秦山——起步

20世纪80年代,中国核工业的第二次创业中,以核电为代表的新型核科技工业,开始续写中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秦山,这座杭州湾畔并不伟岸的山峦,见证了民族核电的诞生。

1985年3月20日,中国大陆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并运行管理的秦山核电站开工建设,掀开了中国和平利用核能新的一页。

1991年12月15日,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自主管理的秦山核电站成功实现并网发电,实现了中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铸就了中国核事业从军工到和平利用二次创业的历史丰碑,被誉为“国之光荣”,这座原型堆已安全运行23年。

2002年4月,秦山二期核电站建成投产,这是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主建设、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商用核电站,标志着我国建设核电站由原型堆向大型商用核电站的跨越,秦山二期核电工程也由此“走出了一条核电国产化的路子”,积累了一套核电自主化建设的经验,具备了批量建设的条件和能力,为我国核电建设的标准化、系列化奠定了基础,为自主设计建造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创造了条件,成为我国核电自主化建设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我国唯一的重水堆核电站——秦山三期核电站1号机组、2号机组先后于2002年11月19日和2003年6月12日成功并网发电。被人们传为佳话的“8兆瓦”,就是秦山三期自主创新的生动体现。8兆瓦,如果按85%的负荷因子计算,在几乎不需任何投入、不增加运行成本的情况下,每年可增加发电量6000万千瓦时,增加效益2700万元人民币。

2014年11月5日,秦山核电厂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工程)1号机组成功并网发电,2014年12月15日具备投入商业运行的条件,实现了秦山核电基地从30万千瓦到100万千瓦自主发展的历史跨越。待方家山核电工程2号机组投产后,秦山核电基地运行机组将达到9台,总装机容量将达到654.6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00亿千瓦时,将成为国内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品种最丰富、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

核安全与核事业相生相伴,事关国家与地区安全稳定,事关公众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事关生态环境安全,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实现更大发展所面临的共同挑战。秦山核电基地牢固树立“核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的安全理念,始终保持了核电站安全运行和环境保护的良好纪录,赢得了社会对核工业的信任。2013年,秦山核电基地7台运行机组在全世界435台机组中排名前100位以内;2010年和2013年,秦山第三核电厂2号机组WANO(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综合指标两次位居同机型世界第一。截至2014年10月31日,秦山核电基地运行机组已安全运行67堆˙年,累计安全发电3268.16亿千瓦时,相当于少消耗标准煤约1.05亿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43亿吨、二氧化硫约228.80万吨,相当于造林93.31万公顷。

秦山,不仅是中国核电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我国推行核电“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发源地。伴随着中国核工业60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安全环保、自主创新、群堆管理、人才摇篮、文化引领、对外服务、公众沟通、企地共融的秦山特色,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实现了周恩来总理当年对核电站建设提出的“掌握技术,积累经验、锻炼队伍,培养人才,为后续核电发展打下基础”的夙愿。

田湾核电基地

原标题:【“核”你走过60年】核工业成就与展望之核电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发展查看更多>华龙一号查看更多>秦山核电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