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煤气能源市场正文

民企进口LNG开闸

2015-01-28 11:27来源:能源杂志作者:徐沛宇关键词:LNG中石油天然气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民企涌入打破垄断

从2002 年中海油与澳大利亚签订LNG 购销合同开始,国内的LNG进口量逐渐增长,LNG相关的市场发展也日渐繁荣。2013 年,中国进口LNG 总量为1802.8 万吨,同比增长 22.7%。

费氏全球能源(FGE)报告显示,自2006年中国第一个LNG接收终端广东大鹏投产以来,到2014年8月,中国LNG进口再气化总工作能力已达3460万吨/年,占亚太地区LNG名义接收能力11%。

但这些LNG进口接收站与民企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各个港口的LNG接收站都是由中海油、中石油和中石化三大央企垄断。目前,中海油已在东部沿海地区建立了6个LNG接收站,再气化能力2360万吨/年,其还计划新建和扩建更多LNG进口终端。中石油旗下则有3个投产的LNG进口站,再气化能力1000万吨/年。中石化首个接收站——青岛LNG接收站也于近日建成并运行,此外,中石化在建及筹建的还有广西、天津、温州、江苏等4个LNG接收站。

央企发展LNG进口业务的心情如此热切,民企怎会只甘心做看客。如今,一批有志于LNG领域大发展的民企都已经在积极布局进口LNG接收站。令民企欣喜的是,2014年11月底,国务院发布《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燃气基础设施,参与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等设施建设。

作为拥有国内最大LNG加工厂的民企,哈纳斯还想成为国内进口LNG最多的民企,成为LNG产业异军突起的一匹黑马。

马克接受《能源》记者采访时表示,哈纳斯集团在福建莆田和广东珠海的LNG接收站已经进入前期准备工作阶段,未来还将在山东日照等其他地区考察建设LNG接收站的情况。“我们正在与各级政府做密切沟通,LNG接收站获得政府批准问题应该不大。”

“我们在LNG产业方面还有更多的布局,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等各大经济圈的市场我们都想去占领,我们计划在LNG全产业链上做一番大事业。”他说。

对哈纳斯来说,介入进口LNG行业还源于其对国际形势的看好。马克拿出一张白纸,画出图表、数字,一边展示一边对《能源》记者说,澳大利亚正在建设一些新的液化天然气项目,美国的页岩气产量仍在增加,这两大因素都会增加国际供应。同时,现有的国际LNG合同很多都是20年前、25年前签订的,这些合同将逐渐到期,过去传统的进口大国需求量预计会有所下降,那么一些合同量就可以转供中国市场。综合这几个因素来看,目前对中国公司进口LNG来说是一个好时机。

如果进展顺利,哈纳斯将在2018—2019年期间陆续建成福建莆田和广东珠海两个LNG接收站,两个接收站的年接收能力各为600万吨。届时,哈纳斯将成为国内进口LNG最多的民企。

对于另外两家民企——新奥能源和广汇能源来说,他们计划建设的LNG接收站规模并不比哈纳斯大,但步伐走得比哈纳斯更快。

目前新奥能源和广汇能源两家民营公司正分别在浙江舟山和江苏如东建设LNG接收站。新奥能源相关负责人对《能源》记者透露说,新奥在舟山的LNG接收站及加注站项目的基建工作已经启动,前期建设进展顺利,只待国家发改委的最终核准即可正式开工建设。

广汇能源位于如东的LNG接收站也在推进中,即将开建,而且他们还与壳牌公司就该接收站项目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在液化天然气分销转运站、码头建设等层面展开合作。

另有消息称,除了三大央企和上述三家民企,目前至少还有8家公司在筹备建设进口接收站。“广州燃气、深圳燃气等等很多民企都在计划建设LNG接收站。”安迅思天然气资深行业分析师王瑞琦告诉《能源》记者,粗略预计所有民企未来总共会有超过2000万吨/年的接转能力。

王瑞琦认为,政府是鼓励企业进行投资建设的,民企获得政府核准的可能性是较大的。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做好规划,LNG的稳定下游用户发展以及国外气源的稳定供应,是他们获得核准的主要挑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LNG查看更多>中石油查看更多>天然气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