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市场正文

【深度解析】新常态下的能源和电力(表)

2015-02-13 11:04来源:华能技术经济研究院作者:张斌关键词:电力市场电力体制改革电力装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1 电力需求新常态

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稳步提高。低碳清洁的能源发展要求以电力为中心,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共识,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电气化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发展。2013 年,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约23%,比2000 年提高了8 个百分点以上,随着电能替代速度的加快,预计2020 年电能消费比重将达30% 左右。

电力需求总量中低速增长。受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速下台阶等因素影响,电力需求告别高速增长的历史时期,迎来中速乃至低速增长的新阶段。研究表明,2020 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7 ~ 8 万亿千瓦时,“十三五”期间,电力消费年均增速到6.2% 和11.1% 左右。将来,煤炭消费比重将进一步下降,2020 年有望降至58% 以下,煤炭消费增量也主要向发电集中;到2020 年和2030年,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分别达到25% 和35% 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分别达到15% 和20%。

能源技术革命瞄准产业化,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能源技术创新离不开绿色低碳的主题。按照“三个一批”的发展路径,能源技术革命将重点推动一批相对成熟、有市场需求和成本低的技术尽快产业化;示范试验一批需要验证经济性和市场可接受性的技术,探索技术定型、大批量生产的路径,推动产业化发展;集中攻关一批市场前景广阔的前沿核心技术,力争早日实现产业化。

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能源体制改革的重点方向是深入推进政企分开、网运分开和竞争性业务放开,推动能源投资主体多元化。未来,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能源行业界限和壁垒将逐步消失,各种所有制主体都可以从事能源开发、能源运输和能源服务,能源企业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国际化发展要求树立全球视野,不断开拓国际市在4% ~ 6% 左右,局部时段可能出现更低的消费增速。

产业用电结构继续趋势性变化。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放缓、比重降低,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用电量增长明显、比重持续增加。区域用电结构新常态已经建立。随着区域经济占比的变化、产业梯度转移和全方位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在全国用电总量中低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中西部地区增速将继续高于东部发达地区。2014 年,用电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8%)的省份有14 个,只有福建、广东和海南三省属于东部地区。“十二五”以来,全国用电量增量结构的新常态已经建立,中西部地区用电量增量占比始终超过52%,比东部地区占比高出8 个百分点以上。

2.2 电力供给新常态

电力供给能力增幅高于用电量增幅。这是延续“ 十一五”以来的发展趋势,而随着装机总量的逐年递增,发电装机增速不断降低。“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增幅约87%,高出用电量增幅17.6个百分点;2014 年发电装机比2010年增加了41.4%,高出用电量增幅(31.7%)近10 个百分点;2020 年,我国发电装机有望达到19.3 亿千瓦,比2014 年增长约42%,仍将高于同期用电量增幅。

电源结构绿色转型继续深化。西南水电基地开发快速推进;核电发展步伐加快,在建装机总量世界第一,并将集中于近两年投产;风电、光伏等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煤电升级改造压力不断加大,环保投入成本进一步增加。低碳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煤电市场份额逐年萎缩,2014 年,煤电发电量占比和装机容量占比已降至70%和60%,分别比2007 年降低了12 和17 个百分点。另外,第二产业用电比重降低,服务业和居民用电比例持续上升,导致用电负荷率下降,再加上间歇性电源快速发展的影响,煤电调峰深度、频度持续加大成为常态。电源空间布局调整加快。

除东部沿海核电带外,集中供给侧电源的发展重心和发电量增长重心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分布式电源主要在中东部发达地区。西电东送是发展大格局,就地供需平衡模式被打破,全国范围内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东部地区火电机组给核电、新能源和西电东送调峰的长期趋势已经显现,市场份额逐年萎缩。2014 年东部地区火电机组发电量占该地区用电量的比重已降至69%,比2007 年降低了近10 个百分点,特别是2011 年以后,东部火电机组市场份额呈现加速下降态势;2014 年东部火电机组发电量只比2011 年增长了3.1%,比同期东部

地区用电量增幅低12.3 个百分点,2014 年甚至比2013 年减少了近270亿千瓦时。

分布式电源和需求侧资源发展加快。天然气、光伏、风电、地热、生物质等分布式电源快速增加,随着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不断创新,能效、微网、需求侧响应、储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需求侧资源规模不断扩大,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电力系统加快智能化发展,促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和售电侧主体的多元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市场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电力装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