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产业报道正文

刘振亚认识中的全球能源互联网

2015-04-08 08:59来源:能源情报关键词:能源互联网刘振亚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能源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有关部委和机构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国家电网公司联合各发电企业、电力科研、设计、建设、制造等单位,积极推进特高压、智能电网、信息网络、清洁能源发展,在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理论、技术、装备、标准等方面取得全面突破,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了基础。

战略规划上,推进“一特四大”战略(发展特高压电网,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集约开发)和“电能替代”战略(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制定了面向未来的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到2015年建成“两纵两横”交流电网和7回直流工程,2017年建成“三纵三横”交流电网和13回直流工程,2022年建成“五纵五横”交流电网和27回直流工程。届时,每年可满足5.5亿千瓦清洁能源输送需求,消纳清洁能源1.7万亿千瓦时,替代原煤7亿吨,减排二氧化碳14亿吨、二氧化硫390万吨。

技术标准上,攻克特高压交直流过电压控制、电磁环境、绝缘配置,以及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接入和配置、大电网安全运行和协调控制等许多世界性难题,全面掌握了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及其关键设备制造技术,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建成特高压交流、直流、高海拔、工程力学4个试验基地,形成功能齐全、技术领先、世界一流的试验研究体系。发布国际标准22项、国家标准355项,行业标准828项、企业标准1101项,其中特高压国际标准12项、国家标准35项、行业标准58项、企业标准145项。中国特高压交流电压成为国际标准电压。国际电工委员会有4个专委会秘书处设在国家电网公司,显著增强了我国在世界电工标准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工程建设上。建成“两交四直”特高压工程,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累计输电2650亿千瓦时,成为中国西南水电、西部和北部煤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输送的主通道,实践验证了特高压输电的可行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包括“四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在内的12条输电通道和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2014年11月4日已正式开工建设淮南-南京-上海,锡盟-山东,宁东-浙江“两交一直”特高压工程;2015年2月开工建设蒙西-天津南交流、榆横-潍坊交流、 酒泉-湖南直流工程;2015年上半年开工建设锡盟-泰州直流、晋北-江苏直流、上海庙-山东直流工程;在此基础上加紧启动“五交九直”特高压工程,加快构建特高压骨干网架,在全国形成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配置新格局。建成世界首个集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的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570余座,充电桩2.3万余个,形成多个城际充换电服务网络;建成智能变电站1100余座,安装智能电表2.3亿只。基于坚强智能电网,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并网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95亿千瓦、7799万千瓦和1835万千瓦,成为世界风电并网规模最大、太阳能发电增长最快的电网。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是世界需要、国家需要、民族需要、社会需要,也是电力行业的需要。从国家电网公司实践看,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但也要认识到,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能源电力领域的一项根本性革命,将带来能源发展战略、发展路线、结构布局、消费方式以及能源技术等的深刻变革和全方位调整,对电力行业既是难得机遇,也是重大挑战,需要全行业凝聚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动。

原标题:刘振亚认识中的全球能源互联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刘振亚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