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产业报道正文

刘振亚认识中的全球能源互联网

2015-04-08 08:59来源:能源情报关键词:能源互联网刘振亚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由跨洲,跨国骨干网架和各国各电压等级电网构成,连接“一极一道”(北极,赤道)等大型能源基地以及各种分布式电源,能够将水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是服务范围广,配置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置平台,具有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特征。

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在能源开发上实施清洁替代,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走低碳绿色发展道路,实现化石能源为主,清洁能源为辅向清洁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转变;在能源消费上实施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推广应用电锅炉、电采暖、电制冷、电炊和电动交通等,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全球水能资源超过50亿千瓦, 陆地风能资源超过1万亿千瓦,太阳能资源超过100万亿千瓦,远远超过人类社会全部能源需求。随着技术进步和新材料应用,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开发效率不断提高,技术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将成为世界主导能源。过去5年,我国风电开发成本从1万元/千瓦降至7000元/千瓦,累计下降30%;太阳能发电开发成本从13元/瓦降至4.5元/瓦,累计下降65%。电能作为优质,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是未来最重要的能源形式,绝大多数能源需求都可由电能替代。“两个替代”是世界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未来能源发展的战略方向。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实施“两个替代”,是实现能源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快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2014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对全球能源互联网进行了深入研究,先后在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电力能源协会年会、联合国气候变化首脑峰会、埃森哲全球能源委员会会议、首届可持续城镇化首席执行官理事会会议、以及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科普论坛,《福布斯》杂志上发表成果,引起广泛关注。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包括洲内联网,洲际联网和全球互联。 从现在到2030年,推动形成共识和框架方案,启动大型能源基地建设,加强洲内联网;2030~2040年,推动各洲主要国家电网实现互联,“一极一道”等大型能源基地开发和跨洲联网取得重要进展;2040~2050年, 形成全球互联格局,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逐步实现清洁能源占主导的目标。届时,将建设北极风电基地,通过特高压交直流向亚洲,北美,欧洲送电,实现这三大洲电网互联;建设北非,中东太阳能发电基地,通过特高压交直流向北送电欧洲,向东送电亚洲,实现非洲,欧洲,亚洲电网互联(建设南美赤道附近地区,大洋洲太阳能发电基地,分别实现北美与南美,亚洲与大洋洲联网和输电;同时加快开发各大洲集中式和分布式电源, 实现各洲内跨国联网和输电,总体形成承载世界清洁能源高效开发,配置和利用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保障全球能源安全可靠供应。通过分层分区,紧密协调的电力调控和交易体系, 实现全球能源互联网安全、经济、高效运行。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有四个重点:

一是开发“一极一道”等大型能源基地。北极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平均风能密度超过400瓦/平方米,风电技术可开发量超过80万亿千瓦时/年。赤道带是世界太阳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 综合考虑太阳能辐射量及地形地貌等因素,估算北非、中东地区、澳大利亚、南美中北部地区的年技术可开发量分别达到27万亿、9万亿、15万亿和5万亿千瓦时。全球水能资源年技术可开发量为16万亿千瓦时。我国清洁能源资源丰富,水电可开发资源6亿千瓦,风能、太阳能可开发资源分别为25亿、27亿千瓦。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和储能技术的突破,以“一极一道”大型能源基地为重点,优化开发各大洲风电,太阳能发电以及主要流域水电,近海地区海洋能和各地分布式电源,清洁能源完全能满足未来全球能源需求。

原标题:刘振亚认识中的全球能源互联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刘振亚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